当人工智能的算力竞赛愈演愈烈,电力——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基础设施,正悄然变成科技巨头们最稀缺的资源。
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将面临高达45吉瓦的电力缺口,差不多相当于整个伊利诺伊州的发电能力。而传统大型天然气涡轮机虽然效率高、成本低,却动辄需要数年交付周期和漫长的建设时间,根本赶不上AI扩张的脚步。
于是,科技公司开始转向那些更贵但能“马上用上”的小型供电方案,意外地为一批原本小众的设备制造商打开了增长之门。

布鲁姆能源(Bloom Energy)是这波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受益者。它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天然气为燃料,虽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但不依赖燃烧、排放更低,在环保审批上更有优势。
自2024年底起,公司接连宣布与美国电力公司、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以及Equinix等达成数据中心合作,股价应声起飞。
今年以来,其股价已飙升近480%,上周财报发布后单日再涨18%。如今,市场给它的远期市盈率已高达140倍——显然,投资者已经把未来几年的爆发性需求提前兑现了。
不只是燃料电池,小型天然气涡轮机和往复式发动机也成了香饽饽。卡特彼勒、康明斯、劳斯莱斯、瓦锡兰和Generac这些传统工业巨头,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备用电源”技术,竟成了数据中心眼中的救命稻草。
卡特彼勒虽以挖掘机闻名,但其发电设备业务正快速升温:第三季度面向数据中心客户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3%,其涡轮机已为xAI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数据中心供电,并计划进军犹他和得克萨斯。Generac也坦言,超大规模科技客户的需求强劲,只是这一利好被住宅市场因停电减少而导致的销售疲软所掩盖。
从经济性看,这些小型设备单位发电成本远高于通用电气Vernova生产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且多数碳排放更高(燃料电池除外)。但在离网、高可用性的场景下,它们的模块化特性反而成了优势。
比如,若一个数据中心采用一台500兆瓦的大涡轮机,就必须再配一台同等容量的备用机;而如果用100台5兆瓦的小机组,只需多备几台就能满足冗余要求,整体投资反而更灵活可控。
面对订单激增,厂商们开始考虑扩产。卡特彼勒坦言部分大型涡轮机交货期正在拉长,已“准备好采取行动”提升产能;布鲁姆能源则计划到2026年12月将制造能力翻倍,新增1吉瓦产能。
相比之下,大型设备制造商显得格外谨慎。GE Vernova预计其在天然气发电和电网业务上的资本支出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显然,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留下的产能过剩教训,至今仍让行业心有余悸。
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布鲁姆能源估值高企,而卡特彼勒、劳斯莱斯、康明斯等虽然年内股价均有上涨,远期市盈率仍显著低于GE Vernova的47倍。不过,买入这些传统工业股也意味着要承担其主业波动的风险——无论是建筑机械、汽车零部件还是航空发动机,都可能稀释AI电力带来的红利。
归根结底,在当前电力供应吃紧的现实下,数据中心宁愿多花钱,也要确保能在2027或2028年前通上电。但历史一再提醒我们:由技术狂热催生的繁荣未必持久。一旦大型设备产能释放,或AI扩张节奏放缓,这场围绕“小而贵”电力设备的盛宴,或许也会随之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