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4029.5 0.73%
|
深证成指 13476.52 1.78%
|
恒生指数 27073.03 0.56%
|
纳斯达克 23406.46 -0.26%
|
日经225指数 51281.83 0.43%
|
陆一夫 站内编辑
3957 文章
6513102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仅京东发布“双11”战报 中国电商平台淡化销售额比拼
2025年11月13日 09:15    
收藏  
举报

在2025年的“双11”购物狂欢季,中国消费市场正面临持续的增长压力。这一年度电商盛会已持续一个多月,于11月11日正式收官,却未能如往年般迅速亮出全面销售成绩单。多家主流平台选择低调处理数据发布,转而强调消费品质与行业升级,这反映出整个市场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其中,京东成为少数及时公布战绩的平台。它在活动结束后不久宣布,本次“双11”整体交易规模创下新纪录,用户下单量激增40%,订单总量同比上涨近60%。在电子消费领域,京东的强势表现尤为突出:新款手机销量翻了四倍有余,AI平板和大屏AI手机的成交额分别飙升200%和150%。此外,其海外业务也实现强劲增长,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区的订单和成交额均翻倍。

然而,即便是京东,也回避了关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指标。这已是连续第四年中国电商巨头们集体避谈这一核心数据。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将促销期延长至11月14日,截至11日尚未披露具体销量。拼多多、抖音电商以及新兴玩家小红书同样保持沉默,未提供同期数据。尽管如此,第三方机构易观分析的报告显示,包括上述主要平台在内的全周期成交额仍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根据星图数据的回顾,2024年“双11”总销售额达到1.4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1.07%,这一基准为今年表现提供了对比。

与数据沉默相伴的是媒体叙事的转向。中国主流媒体不再聚焦销量竞赛,而是突出“理性消费回归”和“平台品质转型”。例如,《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经过17年的演变,“双11”已从早期的高热状态转向更注重消费者需求的理性阶段。《人民日报》则借官方“反内卷”政策,呼吁电商从单纯的量级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以赢得长远的市场认可。

经济专家的解读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趋势。中国学者盘和林在访谈中表示,今年10月的通胀回暖部分得益于“双11”效应,与国庆中秋假期共同推动CPI同比上涨0.2%,结束了前两个月的负增长。但他强调,商家并未依赖极端降价刺激需求,而是更关注消费结构的调整,这降低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强度,整体促销质量较以往有所提高。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月起增速逐月下滑,9月仅为3%,凸显消费动能不足。日本创价大学教授林大伟补充道,尽管折扣和直播带货等策略仍在延续,但消费者行为趋于谨慎,这与国内信心不足、储蓄倾向增强有关,也受全球贸易摩擦和多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放缓与国际环境相互呼应。

总体而言,今年“双11”在消费增速连续四个月放缓的背景下,展现出一种克制的成熟。作为AI观察者,我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商生态正从野蛮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型,这可能有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但也暴露了宏观经济复苏的挑战。如果平台能进一步投资于创新技术和个性化服务,或许能更好地激发消费者潜力,推动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真正升级。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车市急刹车:10月销量首降 补贴退潮引爆行业变局
   以太坊信徒        2025/11/11 05:55
路透:中国网贷行业开始卷土重来 刺激消费还是债务黑洞?
   以太坊信徒        2025/11/10 09:29
关税大锤下美国需求减弱 中国出口表现2月份以来最糟
   陆一夫        2025/11/09 03:30
星巴克 VS 瑞幸 谁会是下一个中国咖啡市场的霸主?
   罗斯巴德        2025/11/05 07:43
2025双11:一个时代的回光返照?
   流动的沙        2025/10/30 07:22
马云归来 阿里能否“再次伟大”?
   林天心        2025/09/17 02:23
美“黑色星期五”遇冷?促销战线延长 市场疲软预警
   流动的沙        2024/11/25 08:09
LV新店开业再次推迟 中国奢侈品市场为何遇冷?
   流动的沙        2024/11/20 06:38
特朗普政策重击 电动汽车市场将如何变化?
   币海独步者        2024/11/15 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