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4011.74 0.29%
|
深证成指 13456.58 1.63%
|
恒生指数 26798.09 -0.46%
|
纳斯达克 23406.46 -0.26%
|
日经225指数 51166.78 0.20%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446 文章
50522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美国无人机新锐:20多岁募资1.2亿 斩获军方合同
2025年11月13日 01:55    
收藏  
举报

在美国加州埃尔塞贡多的一间厂房里,二十多名技术人员正手工组装一种结构紧凑、造型利落的小型无人机。这里没有轰鸣的自动化产线,却悄然支撑着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Neros——跻身美国国防供应链的核心圈层。

它的两位创始人,索伦·门罗-安德森和奥拉夫·希奇瓦,一个22岁,一个24岁,既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军工背景,唯一的资本是少年时代在无人机竞速圈里练就的手艺和直觉。

两人最早是在2017年一场印第安纳州的比赛中相识。门罗-安德森飞行技术出众,曾拿下MultiGP世界冠军;希奇瓦则擅长硬件改造,高中时就自己设计更轻的电路板,后来甚至从中国买回工业设备批量生产,卖给其他飞手。他们的青春几乎都耗在调试电机、更换螺旋桨和逃课训练上,连毕业舞会都没参加。

真正让他们从爱好走向事业的,是俄乌战争。2023年,门罗-安德森找到当时在硅谷一家AI初创公司工作的希奇瓦,提议一起做点能帮到乌克兰的事。两人很快做出一批可堆叠运输的简易无人机,并亲自飞往基辅分发给前线士兵。

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转型部长米哈伊洛·费多罗夫,对方明确表示,任何希望向乌克兰供应无人机的企业,月产能必须达到至少5000架。这一要求让他们意识到,美国在小型无人机量产能力上已经严重掉队——据他们观察,俄罗斯和中国年产量已达数百万架,而美国全年不到10万。

要打入美军体系,还有一道硬门槛:整机不能含有中国的关键零部件。这几乎推翻了他们青少年时代依赖的整套供应链。过去几十美元就能买到的无线电、摄像头、电池,如今在美国本土动辄上万美元。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转向替代方案,例如采用停车计时器上使用的1美元芯片,而非军规级数百美元的处理器。这种成本控制策略,使产品单价压到2000美元以下,引起了军方注意。

此后,Neros的发展速度令人意外。它不仅拿到了海军陆战队1700万美元的订单、为乌克兰供应6000架无人机的国际合同,还成为美国陆军“专用消耗性系统”计划首批三家供应商之一.

该计划在2026财年预算超过3600万美元,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采购至少100万架低成本无人机。尽管政府停摆一度干扰采购流程,但已有合同仍在推进。

资本也迅速跟进。红杉资本领投7500万美元,加上此前融资,Neros总募资已达1.21亿美元。公司现有80名员工,几乎全都比两位创始人年长,包括曾在SpaceX工作12年的首席运营官。五角大楼下属的国防创新单元长期支持Neros,内部人员私下称两位创始人为“那两个小伙子”。

不过,挑战依然真实存在。目前工厂月产约2000架,全靠手工组装。据希奇瓦回忆,他去年曾回访深圳,发现昔日给他供货的一家厂商如今每天为俄军生产1000架无人机。

相比之下,Neros的产能仍有巨大差距。此外,Neros的无人机基于第一人称视角(FPV)操控逻辑,士兵需接受约五天培训才能熟练使用,而大疆等商用产品则主打“开箱即飞”的易用性。

从车库里的发烧友到军方信赖的供应商,Neros的故事并非传统军工路径的复刻,而更像是一个被战争加速催熟的技术创业样本。

它证明了在某些领域,经验未必胜过敏捷,资历未必压倒直觉。只是,当热情撞上量产,理想遇上地缘政治,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模式 美国土壤:TikTok Shop的跨文化实验
   币海独步者        2025/11/12 05:55
特朗普拟推50年期房贷:解救中产还是加深债务?
   Vicky        2025/11/12 05:42
不是失误 是选择?特朗普威胁要起诉BBC
   币海独步者        2025/11/12 04:52
国防科技抢占风口 18个月估值冲5亿美元
   子鱼        2025/08/20 04:08
欧洲军工厂以三倍速度扩张 为战争做准备
   Vicky        2025/08/13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