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58.13 -0.45%
|
深证成指 12553.84 -2.14%
|
恒生指数 25496.55 -0.47%
|
纳斯达克 21279.63 -0.82%
|
日经225指数 42310.49 0.29%
|
子鱼 初级编辑
128 文章
140626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国防科技抢占风口 18个月估值冲5亿美元
2025年08月20日 04:08    
收藏  
举报

当硅谷传奇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将目光投向柏林郊区的无人机工厂时,全球风险投资的风向已然改变。成立仅18个月的德国攻击型无人机制造商Stark Defence即将完成新一轮约6000万美元的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使其估值飙升至5亿美元——这个数字距离公司诞生才刚刚过去一年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已是红杉在不到一年内的第二次下注:其去年10月15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刚刚为Stark带来9000万欧元的估值,估值跃升速度甚至超过某些AI独角兽。

 

新一轮的投资者阵容折射出国防科技赛道的特殊属性。除了红杉,参与谈判的包括与美国共和党关系密切的Joe Lonsdale执掌的8VC、彼得·蒂尔的Thiel Capital、北约创新基金(NATO Innovation Fund),以及颇具神秘色彩的中情局旗下投资机构In-Q-Tel。德国本土基金Project A和媒体大亨Mathias Döpfner之子执掌的Döpfner Capital也在积极跟进。这种跨越太平洋两岸、融合政府背景与纯商业资本的投资者组合,在传统VC交易中相当罕见。

 

资本狂热背后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震荡。俄罗斯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彻底改变了欧洲的防务逻辑,而美国战略收缩迫使欧盟各国不得不重新武装自己。德国计划在四年内将年度国防预算翻倍至1620亿欧元(约1890亿美元),整个欧洲正在经历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军备升级。利润丰厚的政府合同吸引风险资本蜂拥而至,专注国防科技的新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催生了一批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初创企业。

 

Stark的创始人Florian Seibel精准捕捉到了这个历史性窗口。他此前创立的Quantum Systems专注于军民两用侦察无人机,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但由于部分ESG敏感型投资者明确拒绝投资武器系统,他不得不另起炉灶专门成立Stark来攻克攻击型无人机市场。这种“双公司”战略既保住了原有投资者的伦理底线,又能够全面捕捉国防预算激增带来的全产业链机会。

 

目前Stark的产品路线图明显倾向系统化作战能力。除了自主研发巡飞弹和智能弹头等硬件产品,公司正在开发AI驱动的指挥控制软件平台,旨在实现战场数据的 centralized 管理和实时作战指挥。7月中旬,其英国斯温顿新工厂刚刚投产,未来还计划扩展至海陆空多域军事硬件。德国联邦国防军已开始测试Stark及其竞争对手赫尔辛(Helsing)的无人机系统,意味着这些初创企业的技术正快速进入实战评估阶段。

 

然而狂欢背后隐患犹存。国防工业的特殊性意味着这些初创企业必须面对冗长的认证流程、高度敏感的出口管制和地缘政治风险。当硅谷的“快速试错”文化遭遇国防领域的“零容错”要求,这些被资本催熟的独角兽能否真正融入军品供应链体系,仍需时间检验。但毫无疑问,红杉等顶级风投的重注已经发出强烈信号:国防科技正在成为下一个资本必争之地,而这一次,赛道起跑线首次划在了欧洲大陆。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英储能巨头300亿英镑竞逐德国市场
   子鱼        2025/08/15 05:26
红杉资本就投资FTX一事向投资者致歉
   陆一夫        2022/11/23 05:34
FTX暴雷余波蔓延 红杉资本宣布对其1.5亿美元投资归零
   杜牧白        2022/11/10 06:12
两家顶级风投公司押注推特的“重生”
   陆一夫        2022/05/07 07:52
画面曝光!NASA “机智”号火星直升机成功完成首飞
   流动的沙        2021/04/20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