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09.68 0.48%
|
深证成指 10631.13 0.47%
|
恒生指数 24028.37 0.57%
|
纳斯达克 20611.34 0.94%
|
日经225指数 39646.36 -0.44%
|
子鱼 初级编辑
10 文章
903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外汇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国稀土加工90%铁幕 全球十年未破
2025年07月10日 04:51    本文来自 SCMP
收藏  
举报

当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全球工业链的神经末梢骤然震颤。

美国企业Kaz Resources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地质公司在阿克布拉克项目签署勘探协议时,澳大利亚圣乔治矿业正在巴西阿拉夏铌矿场扫描富矿带,而纳斯达克上市的关键金属集团已握着1.2亿美元融资扑向格陵兰岛——这场针对中国稀土霸权的多线突围战,在2023年夏季全面打响。

中国商务部6月释放的对话信号未能平息风暴。马来西亚生产线飘起氧化镝的烟雾,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借此自诩"中国外唯一重稀土分离商";印度政府豪掷500亿卢比提升产能;美乌矿产协议快速落地。这些看似分散的落子,实则构成挣脱稀土依赖的全球合围。但冰冷的数字昭示着突围的艰难:中国把持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与69%的产量,澳大利亚研究机构Earth Rarest坦言,即便该国能贡献15%-20%的钕镨产量(不含中国),也无法在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上替代中国。

"中国紧握王牌的局面仍将持续。"印度独立分析师维韦克·凯尔卡的论断直指核心。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下,稀土已成为中美博弈的第三战场。上海咨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合伙人约翰逊拆解着突围瓶颈:供应链重组需要十年以上的技术沉淀与数万亿美元投入,而顶尖人才断层更为致命——"谁精通材料提纯工艺?谁掌握精炼核心参数?这类专家在全球都是稀缺资源。"

技术鸿沟之外,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正转化为战略武器。凯尔卡指出,定价话语权可使中国通过制造金融不确定性,迟滞竞争对手的全球项目。反观美国尚未形成清晰的战略补贴机制,在制度层面已落后半程。随着战局升级,竞争焦点正向资源腹地转移:美国在安哥拉、卢旺达及沙特的布局,暴露了其控制非洲与拉美矿产命脉的野心。

这场稀土博弈本质是工业体系耐力的终极测试。中国用三十年筑起的技术护城河,绝非资本洪流可瞬间冲垮。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下,撼动稀土帝国根基不仅需要决心,更要跨越全产业链人才储备与持续战略投入的系统性门槛——当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点亮分离炉的火焰,人类才真正意识到,工业文明最坚固的壁垒,从来不是矿脉深度,而是知识体系的厚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朗普关税威胁:东南亚制造业面临“壁垒”困境
   币海独步者        2025/07/09 05:29
贸易战能否让印度成为下一制造业中心?
   Vicky        2025/07/09 01:09
中国出口“暗度陈仓”:东南亚转口贸易激增避关税
   林天心        2025/07/08 02:52
给西方上一课?日本比多数国家更好地应对稀土供应紧缩
   大存        2025/06/23 02:42
中国限稀土后的冲击波 欧洲汽车多家供应商关闭数条生产线
   以太坊信徒        2025/06/05 03:11
印度能否帮助苹果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陆一夫        2025/05/19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