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祭出重拳——“双百计划”,豪掷超百亿人民币,剑指各品类标杆品牌。流量倾斜、营销激励、售后升级,京东目标明确:助推精选品牌单品销量突破百万大关。这场百亿加注,将本已白热化的中国即时配送战局再次推高:行业日订单量已站上超2亿的新台阶。
京东野心昭然:撼动美团大陆即时配送王座,同时抵御老对手阿里巴巴的凶猛进击。其计划公布时机微妙,紧随阿里与美团一场奶茶价格战后——低价优惠券引爆订单,骑手被迫加班,美团部分区域服务器一度宕机。
对手亦未示弱。淘宝即时商务与饿了么合力贡献8000万日单,淘宝即时商务日活用户突破2亿大关。仅过去一周,其平台上4124家餐饮品牌创下销售与订单新纪录,2318个非食品类目订单翻倍,非食订单总量较上线初期暴涨143%。阿里旋即加码,宣布未来12个月豪掷500亿补贴淘宝即时商务,全力“促进消费”。
美团迅速亮出成绩单:涵盖餐饮与零售的日配送订单创1.2亿新高。十字路口,身着黄蓝工服的骑手擦肩而过,成为这场无声战役最直观的注脚。
然而,盛宴背后隐忧浮现。高盛报告敲响警钟:三巨头鏖战恐持续至九月,惨烈竞争将带来巨额亏损。该行预计未来12个月,阿里配送业务将巨亏410亿元,京东损失亦高达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则可能缩水250亿元。三家的算盘趋同:以高频即时配送为入口,将用户导流向电商、旅游、到店等高利润业务,艰难填补当下窟窿。
资本已用脚投票:过去一个月,美团港股重挫19.68%,阿里6月跌去13.75%,京东亦下滑6.49%。周三港股收盘,三者股价继续下探。这场百亿补贴驱动的配送三国杀,代价正日益清晰地写在股价走势图上。
高盛眼中,中国即时配送市场2030年规模将达2.4万亿,即时零售独占1.5万亿。万亿赛道当前,巨头们烧钱圈地的逻辑清晰可见——但市场耐心与投资者信心,还能支撑这场豪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