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度挥向中国商品,一场全球供应链的“乾坤大挪移”已然加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暴跌43%,相当于150亿美元商品从贸易清单上消失。然而,中国整体出口却逆势增长4.8%,这背后是对东盟国家出口激增15% 和对欧盟出口增长12%的有力支撑。
中国企业正将越来越多货物改道东南亚,试图穿越特朗普筑起的关税壁垒。这一策略在2018年首轮贸易战中已被验证有效——彼时美国从中国进口骤减,越南、墨西哥的出口数据则迅速补位。“我们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模式再现,”凯投宏观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指出,“供应链的调整比想象中更快。”
暗流涌动的转口贸易
越南成为这场贸易转向的最大受益者。凯投宏观研究显示,仅今年5月,高达34亿美元中国商品经越南转口至美国,同比激增30%。电子元件成为转口主力:印刷电路、电话零件及显示模组对越出口额单月暴增54%,达26亿美元。印尼转口贸易同样增长迅猛,5月转口商品价值约8亿美元,同比增长25%。
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本周美越达成新贸易协议,对经越南转运货物加征40%关税,直指中国转口贸易。美国财长贝森特更警告,8月将实施更高关税。这迫使更多企业寻找新的“跳板”。印度对美出口5月同比跃升17%,研究机构GTRI创始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发现,该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机械产品同步增长22.4%,暗示其正成为新中转站。
全球贸易流向重塑
关税压力正重塑中国制造的国际航线。在阿联酋,5月自华进口猛增20%(11亿美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子烟需求旺盛。“中国在积极开拓新市场,”阿布扎比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妮卡·马利克分析,“中东人口增长快、投资强劲而本土制造薄弱,自然成为理想目的地。”当地街头涌现的中国电动汽车,成为最直观的注脚。
欧洲市场则呈现另一番景象。欧盟委员会报告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纺织品、化学品及机械进口显著增长。分析师认为,这些商品更多被当地消费而非转口。最显著的变化来自低价商品:特朗普取消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后,Temu、Shein等平台迅速转向欧洲营销。6月初中国至美空运计费重量骤降19%,而欧洲消费者正被中国电商广告“轰炸”。“这些包裹终点在欧洲,而非转运站,”布鲁塞尔智库学者玛丽亚·德梅齐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