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中国出口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出口同比增长5.8%,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0%,即使去年基数已经很高,依然实现了增长,其中对美出口降幅收窄,对新兴市场出口维持强势,花旗的研究认为这显示出中国出口在关税冲击后的适应力和韧性。
花旗给出了中国出口表现强劲的四个核心理由,一是中美达成了框架关税协议,双方在日内瓦和伦敦谈判后,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关税下调或暂停,使得中国对美出口6月降幅缩小到-16.1%,相比5月的- 34.5%大幅改善。
二是存在绕道转运和供应链延伸的情况,部分产品通过东南亚转运再销往美国,供应链环节在东盟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布局,出口链条拉长但韧性增强。

三是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34.8%,连续两个月超过33%,对东盟出口增长16.8%,其中泰国、越南增长超20%。
四是中国制造竞争力被低估,产品结构在升级,价格竞争力仍然强,关键领域如汽车、芯片、机械电气产品出口继续走强。
花旗的报告还特别指出了出口结构中的几个亮点,汽车出口6月同比大涨23.1%,是过去9个月的最高增速,说明电动车和整车出口需求旺盛。集成电路6月增长24.2%,虽然比5月的33.4%稍有放缓,但仍是拉动总出口增长的最大单品类贡献者。机械电气产品6月同比增长8.2%,比5月的7.2%进一步改善。稀土出口6月出口量同比暴涨60.3%,而5月还在-5.6%,这可能和中美框架协议中对高端原料的放松有关。
不仅出口超预期,6月进口也同比增长1.1%,首次在2025年内转正,机械电气进口增长6.0%,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1.5%,贡献最大,对日本、东盟进口增长最明显,日本增长10.8%,主要因为海产品禁令解除基数低,虽然大宗商品如油、煤进口金额同比仍在下滑,但量上有回升,显示工业生产需求稳定。
很多分析担心提前出货后会透支后续订单,花旗估算今年可能有320亿美元左右的回补效应,相当于全年出口的0.9%,影响有意义但可管理,也就是说短期或有波动,但全年下半年出口不会断崖式下跌。
花旗在报告里直接表示,这次出口数据强,意味着经济增长没有失速,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大概率不会宣布大规模刺激,可能会更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换句话说政府看到数据后,可能选择小步走、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