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债市的朋友可能有点郁闷,A股那边回调了,按理说债市该涨了吧?结果发现债市也涨不动,卡在这儿了。其实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债市年内最后一跌。
华创证券做了一组数据复盘,历史上每到11月中下旬,债市往往会经历一波调整,然后到了12月,又会开启一波快乐顺风车行情。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为什么11月总要跌一下?因为这个时候,市场最怕听到宽信用的消息。宽信用的意思是,就好比国家准备大力搞经济了,要发债、要搞基建、要救楼市。
这对经济是好事,但对债市来说,意味着钱变贵了,大家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一上来,债券自然就没人买了。过去几年,不管是2021年的地产政策放松,还是2022年的防疫优化,其实都是在这个时间点,用政策大招把债市吓趴下的。

那为什么到了12月又能涨回来呢?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12月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胜率高达100%。原因很简单,到了年底,央行通常会当“暖男”。
为了让大家安心跨年,央行往往会释放流动性,甚至降准降息。这就好比虽然外面天气冷(经济预期不明朗),但央行给屋里开了暖气(货币宽松), 大家手里钱多了,自然又跑回来买债了。
但要注意了,今年的情况跟往年还真不太一样。
往年的12月,大家都喜欢抢跑。什么意思呢?就是农商行、基金这些想赚快钱的机构,为了冲年底业绩,会提前进场买买买。可今年,这帮“赚快钱”的兄弟们有点犹豫。因为眼下央行降息的信号不明显,大家觉得赚差价的空间不大,动力不足。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想博弈短期大涨的资金在观望,那谁会是年底的主力军呢?
华创证券认为,还得靠保险这些过日子的钱。对于保险资金来说,他们不求像炒股那样暴赚,只求稳稳的幸福。现在的利率水平,虽然不算高,但在他们看来性价比已经可以了。既然最坏的宽信用冲击已经过去了,这个时候进场配置,刚刚好。
所以,今年的“最后一跌”可能没有往年那么猛,但年底的抢跑行情恐怕也不会太疯狂。咱们别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跟着保险机构的节奏,稳扎稳打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