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盯着AI能不能写代码、画图,但华尔街现在却嗅到了一股危险的味道——一股烧焦的味道。最近有个非常惊悚的观点,即这一轮AI狂潮,很可能成为下一场全球金融风暴的导火索。而且最可怕的是,这场豪赌的筹码,可能不仅仅是科技巨头的钱,还包括了普通人的养老金。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现在的AI竞赛,本质上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烧钱大战。给一个数据感受一下,美国五大云巨头(像亚马逊、谷歌、Meta这些),今年发行的债券总额已经达到了1210亿美元,是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四倍。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虽然生意不错,但为了装修升级,它花的钱几乎赶上了它赚的钱。亚马逊就是典型,它的资本支出暴涨了75%,光靠自己赚的现金流已经快顶不住了。那怎么办呢? 借钱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科技巨头们正在疯狂涌入债券市场,甚至去找私募借贷。
那么这几千亿的债,最后是谁买走了?如果你以为只是华尔街的大鳄在玩,那就太天真了。亚马逊前段时间发债,本来想借150亿,结果市场太疯狂,直接塞给它800亿的订单。这背后主力军其实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

看懂这个逻辑了吗?这些管理长期资金的机构,因为现在银行利息低,为了追求高收益,只能闭着眼睛把钱投给看起来最火的AI赛道。也就是说,原本属于科技圈的高风险赌注,通过这些债券,被悄悄打包塞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退休账户和理财产品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场AI豪赌的隐形股东。
这种剧情,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不少分析师指出,现在的局面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年,大家也是疯狂追逐那些打包了次级贷款的高收益产品,所有人都默认房价永远会涨,觉得基础资产稳如泰山。而现在,所有人都默认AI会一直爆发,觉得借钱搞基建稳赚不赔。
但风险在于,AI的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比预想的要长得多。一旦未来某一天,大家发现AI赚不到那么多钱,或者技术路线走错了,这几千亿的债务泡沫可能瞬间破裂。到时候,崩盘的可不只是亚马逊、谷歌的股价,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会直接冲击到你的养老金账户。
所以说,这不仅是科技的狂欢,更是一场不得不玩的资本游戏。当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AI这一个篮子里,我们只能祈祷这个篮子足够结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