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可是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科技发债潮。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美国那边科技公司缺钱了嘛?错!这次可不仅仅是美国,这股发债热潮正在从美国向全球蔓延,几乎重塑了全球的信用债市场格局。
咱们先看数据,那真是相当惊人!
在美国市场,像Meta、Alphabet和Oracle这些科技巨头,最近加起来就筹集了超过700亿美元的资金。截至目前,美国投资级科技债的年度发行量,直接飙升了115%,达到了211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10月份,科技债在美国投资级市场总发行量里的占比,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点。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美国的情况吧?不!数据显示,这股发债浪潮已经蔓延到了全球。欧洲的投资级和高收益市场,科技债的发行量也同步大幅增长。就连私募信用债市场,也吸纳了超千亿美元的融资。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这些科技巨头如此大规模地借钱呢?答案很简单,就是AI军备竞赛。
现在哪个科技巨头不想在AI领域分一杯羹?而AI这玩意儿,那可是个烧钱的无底洞。要搞AI,就得建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要买各种先进的AI芯片和设备,这些都是需要巨额资本支出的。
分析师预测,光是全球前六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总资本支出,就将从2024年的2600亿美元,直接飙升到2026年的近60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简直就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为了给这笔庞大的支出计划提供资金,这些企业自然就得积极地转向债券市场去借钱了。所以,我们看到了Meta发行了300亿美元债券,Alphabet发了240亿美元,Oracle也发了180亿美元。这些巨额融资,直接推动了美国投资级科技债发行量的猛增。其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就贡献了800亿美元。
这波发债热潮,也显著提升了科技行业在信用债市场中的权重。今年10月,科技债占美国投资级债券总发行量的比例,直接从6月份的7%,飙升到了34%,这可是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
所以,这不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全球的科技公司都在加大发债力度。
美国高收益市场的科技债发行量从270亿美元增到了400亿美元。
欧洲投资级市场从60亿美元增到了350亿美元。
欧洲高收益市场也从130亿美元增到了220亿美元。
而且,私募信用债市场也成了科技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今年以来,科技发行人已经通过私募市场融资了约1200亿美元,这比前两年都高出了很多。
当然,发债量激增,也带来了一些担忧,比如集中度风险。毕竟,今年排名前五的发行人,就占据了美国投资级科技债发行总量的大约50%。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发债规模如此之大,但分析师们却认为,这波发债潮对整体信用债市场利差的冲击,可能相当有限。
他们是怎么判断的呢?其实是基于历史经验。回顾过去,类似的发行潮在医疗保健、电信等行业也曾上演过,比如2015年的医疗保健行业、2013年和2017年的电信行业,都因为各种并购或者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发债。但历史数据显示,这些发行高峰并没有导致相关行业的债券表现持续不佳,反而在发行高峰后的12个月里,这些行业的平均利差相对于投资级指数反而收窄了。
所以,基于这些历史经验,分析师们认为,这轮科技发债潮对整体投资级指数利差的影响将是微不足道的。对于科技行业本身的利差,影响也是有限到温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