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端芯片、餐桌大豆,到并不稀缺的稀土,再到特朗普最近抛出的食用油,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各出各的招。
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已超出关税范围,从陆地打到海上,接下来可能延伸到太空。两国已开始互征港口费用,特朗普还威胁对波音飞机零部件实施出口管制,言外之意,是要让中国采购的波音飞机无法起飞。
形势一天一变,看似孩子过家家,实则充满心机。在各种筹码中,芯片对阵稀土是最核心的王牌对决,直击对方要害。招式越多,越说明中美经贸利益深度交织,可以吵到翻桌,但短期内谁也甩不开对方。
在保持“斗而不破”的同时,双方也在幕后酝酿,采取措施减少对彼此的依赖,避免轻易被对方卡脖子。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总理前段时间在美国与当地企业高管和学者会面时,将中美关系比作一对夫妻,“会吵架但最终互相需要。”
如果用夫妻来比喻,中美这对夫妻大概是发现向对方要钱还得看脸色,于是赶紧各自藏起私房钱,以防哪天伸手要不到。这也造就了中美边打边谈、时紧时松的格局。快到破裂边缘时就缓一缓,想把对方逼到墙角时又强硬起来,关键是争取时间补齐自身短板,实现自立自强。
完全脱钩代价太大,谁都承受不起,但局部脱钩肯定已在推进。双方都希望在自己掌控的节奏下逐步分离,让本国相关产业有时间发展壮大,而不是在立足未稳时,就屡屡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
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外界第一时间感到困惑,两国领导人即将韩国会晤,北京怎会突然出重手,引来特朗普威胁加征额外100%关税?
其实,包括西方媒体在内,许多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并非突然发难,而是以牙还牙,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抄美国作业”。
中国这次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正是效仿美国的长臂管辖,旨在反击美国出口管制“50%规则”的实施,因为这项新规将导致大量此前未被点名的中国实体受限。
中国此番出手精准狠辣,连境外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物品,出口都需审批许可,显然是要阻断全球与中国稀土相关产品进入美国,不仅打击美国科技产业,还直击美国军工科技的痛点,这恐怕是最致命的一击。
中国抄的不只是特朗普2.0的作业,还可追溯到拜登政府,甚至特朗普1.0时期。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兴实施科技管制;2019年,将华为列入贸易黑名单。
拜登政府上台后推行“小院高墙”战略,2022年8月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授权对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同年10月又推出针对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的一揽子出口管制新规。
中国积极向对手学习,通过建立出口许可制度、向出口商发出警告等手段,进行监控和执法,掌控了多项关键矿物的供应链;稀土加工的关键技术,据说也掌握在中国手中;最后通过《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提供法律支撑。2025年再遇老对手特朗普,稀土这张王牌正好派上用场。
稀土对垒芯片,既是一场事关国运的博弈,也将颠覆地缘政治格局,中美之外的国家都会被波及。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直接成了中美经贸代理战的战场。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Wingtech)。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施压安世半导体,要求更换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否则将其列入制裁名单。在荷兰政府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后,中国又限制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
接下来,还会有多少类似安世半导体的事件上演?
美国若真要发展稀土产业,政府势必强势介入推动工业政策,大概率需借助盟友和伙伴之力,甚至可能挖走别人的铁杆盟友。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后,网上一度流传谣言,说巴基斯坦利用中国设备和技术向美国出口稀土,触发新规,但中国外交部否认了。
从2021年杨洁篪在阿拉斯加当着美国人面怒斥“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2025年直接打出稀土牌,中国似乎已认定,以战止战才能无战,以和求和则必失和,从朝鲜战争到当下贸易战,这才是应对美国的正道。
在中、美脱钩持续推进之际,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稀土与芯片的对决,双方还有多少牌可打?在脱钩过程中,谁会先亮出最后一张底牌?
美国的核弹级王牌应是金融战。除了将中国企业从美国资本市场剔除,还可实施一系列金融制裁,甚至将中国踢出美国主导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但这是一张极具破坏力的牌,在非战争时期不太可能动用。
在双方都不敢轻易甩出底牌的情况下,台上谈判、台下掐架,局部脱钩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