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53.64 0.83%
|
深证成指 13356.14 1.80%
|
恒生指数 26518.65 1.37%
|
纳斯达克 22560.74 -0.06%
|
日经225指数 45630.31 0.30%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26 文章
363662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英伟达千亿押注OpenAI 循环融资”还是“战略锁单”?
2025年09月24日 09:01    
收藏  
举报

9月22日,一则消息震动科技圈:英伟达与OpenAI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携手打造至少10吉瓦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为支撑这一前所未有的项目,英伟达将按建设进度向OpenAI投资最高达1000亿美元。消息一出,英伟达股价迅速拉升近4%,市值一度逼近4.5万亿美元,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

按照黄仁勋的说法,这10吉瓦的算力规模,相当于400万到500万块GPU同时运转——几乎等同于英伟达今年全年的出货总量。如此庞大的需求,不仅映射出AI模型训练对算力的贪婪吞噬,也暴露出英伟达深谋远虑的商业逻辑:通过资本投入,牢牢绑定全球最具潜力的AI公司。

这笔交易的结构耐人寻味。每落地1吉瓦由英伟达技术支持的算力,其投资就增加100亿美元,上限10吉瓦。这在外界看来,仿佛是英伟达自己掏钱,让OpenAI回头来买自家的GPU。有人称之为“循环融资”,担忧其中潜藏的利益纠缠。但更多分析认为,这是一次战略性股权投资,目的不仅是卖芯片,更是锁定未来十年的核心客户。美银预测,此举有望为英伟达带来3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累计收入,进一步拉开与AMD、博通等对手的距离。

对OpenAI而言,挑战同样艰巨。山姆·奥特曼坦言,除了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最大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芯片要得更多,电力也得跟上。目前,OpenAI已与微软、甲骨文、软银乃至“星门”项目多方合作。而这次与英伟达的协议,被明确描述为对现有合作的“补充”。甲骨文提供带电的机房和运维服务,英伟达则负责GPU系统、网络架构与软硬件协同优化。这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柜,最终可能就架设在甲骨文或其他伙伴的数据中心里,形成一条紧密咬合的产业链。

更微妙的是,OpenAI并未放弃“去英伟达化”的尝试。据报道,它正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ASIC芯片,目标是降低长期推理成本并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这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精明的策略分层:英伟达主导高算力、长上下文的前沿训练,而自研芯片则瞄准未来的大规模、低成本推理场景。两条路线并行不悖,共同服务于其扩张野心。

但无论芯片如何迭代,最终都绕不开一个现实问题:电从哪里来?10吉瓦的电力需求,相当于10座核电站的输出,接近美国半年新增发电量的一半。微软已重启三哩岛核电站,亚马逊也在抢购核电资源。OpenAI的蓝图虽宏大,却始终被电网的承载能力所制约。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可能翻倍,AI的狂飙正成为能源系统的巨大挑战。

从投资英特尔到加码OpenAI,英伟达正利用其惊人的自由现金流,主动塑造整个AI生态的走向。它不再只是一个硬件供应商,而是基础设施的共建者与规则的制定者。这场横跨芯片、资本与能源的超级联动,正在重新定义科技巨头的边界,也悄然决定着人工智能未来的模样。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木头姐的AI赛道洞察:四大巨头最终仅剩两家称霸
   Vicky        2025/09/24 06:21
1000亿美元转来转去 英伟达到底为什么要绑定OpenAI?
   陆一夫        2025/09/24 05:23
轨道、设备与监管:新的加密经济
   流动的沙        2025/09/22 03:53
AI的隐形战场:华尔街圈地“大停车场”
   林天心        2025/09/17 06:12
算力即权力?甲骨文联手OpenAI暴涨40%背后的隐秘逻辑
   林天心        2025/09/11 02:53
马斯克:我想知道什么是真实的,即使答案是完全消灭我的意识
   鲁克        2025/09/08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