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上午,甲骨文股价一度飙升逾40%,创下自199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逼近万亿美元。这一剧烈波动的导火索,并非消费市场的爆款产品或社交媒体的情绪引爆,而是一组财报中的结构性数据:剩余履约义务(RPO)达到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RPO作为衡量未来可确认收入的合同积压指标,其爆炸性增长意味着大量长期订单已被锁定。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该公司主要股东的个人财富随之跃升至近4000亿美元,短暂超越长期位居榜首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登顶全球首富。
表面看,这是一次由财报超预期引发的资本重估。但深入其内核,这一事件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经济结构的深层迁移:技术价值的重心已从应用层下探至基础设施层,算力本身正演变为一种可交易、可囤积、可定价的战略性资源,其稀缺性正在催生新一轮的资本集中与财富再分配。
甲骨文的角色转变极具象征意义。它并非生成式AI模型的创造者,也未涉足消费级智能产品,而是选择成为“算力的搬运工”。通过与芯片制造商深度绑定,获取高性能GPU资源,并将其整合进自有云平台对外出租,该公司正构建一个面向AI训练需求的专用计算网络。这种模式使其避开了算法研发的高风险竞争,转而切入需求刚性、合同周期长、边际成本递减的基础设施赛道。财报显示,其云基础设施(IaaS)收入本季度同比增长55%至33亿美元,整体云收入增长28%至72亿美元。这些增长并非来自碎片化客户,而是源于与多家顶尖AI机构签订的数十亿美元级长期协议,客户锁定未来多年的计算资源使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对未来五年的收入预测: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在本财年增长77%至180亿美元,并在随后四年分别达到320亿、730亿、1140亿和1440亿美元。这一预测的底气,来自于其资本支出的急剧扩张——2026财年资本支出预计达约350亿美元,远超此前预期的250亿。这笔资金正被用于快速建设数据中心,其中一部分已被纳入名为“星际之门”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基建项目,总投资达5000亿美元。该项目虽经历协调波折,但部分设施已在德克萨斯州启动运行,显示出政商协同推进战略工程的决心。这种“先投资、后确认收入”的模式,本质上是将未来现金流折现为当下估值,其成功依赖于客户持续扩大算力需求的确定性。
从财务结构看,尽管本季度总收入149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GAAP净利润有所下滑,但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6%至1.47美元,经营现金流保持在215亿美元的健康水平。董事会同时宣布新一轮每股0.50美元的季度分红,展现了在高投入扩张中仍维持财务纪律的能力。这种“高资本支出+稳定现金流+股东回报”的组合,正是传统基础设施企业的典型特征。甲骨文正在从一家软件许可公司,演变为具备公用事业属性的算力供应商。
技术层面,一项名为“Oracle AI数据库”的新服务即将推出,允许客户直接在其传统数据库上调用主流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这项“多云数据库”功能在测试阶段已实现1529%的增长率,预示着企业级数据资产与AI能力融合的巨大潜力。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升级——将存量客户的数据资产转化为AI服务的入口,形成“数据-算力-应用”的闭环。
这场看似属于一家公司的胜利,实则是整个科技产业周期演进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扩散的早期阶段,创新集中在应用层,财富向产品创造者集中;但当技术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价值重心必然向底层迁移。正如电力时代的价值从电器制造商转向电网运营商,AI时代的核心权力也将属于那些掌控算力调度与基础设施部署的企业。甲骨文的崛起,不是对旧模式的颠覆,而是对连续性的确认——新技术并未抹去旧架构,反而让它们成为新秩序的基石。
在这个新体系中,财富不再仅仅衡量个人或企业的创新能力,更衡量其对关键生产资料的控制力。算力即权力,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冷峻的经济法则。
这种结构性转变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科技竞争的地缘格局。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与国家技术主权紧密绑定。美国政府对先进芯片出口的严格管制,本质上是试图延缓他国获取高端算力的能力,从而维持自身在AI领域的代差优势。在此背景下,甲骨文等企业承担的角色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延伸。其数据中心布局、客户选择乃至技术路线,都可能受到政策导向的隐性约束或支持。这也解释了为何“星际之门”这类项目能在短时间内集结数千亿美元资本,并获得高层政治背书——它不仅是经济投资,更被视为数字时代的“曼哈顿工程”。
与此同时,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正与AI算力供给形成共振。大量制造业、金融和医疗行业的历史数据尚未被有效激活,而这些数据正是训练行业专用大模型的基础。甲骨文凭借数十年积累的企业客户关系和数据库部署经验,天然具备切入这一市场的信任优势。其“Oracle AI数据库”服务的核心价值,正在于降低企业调用AI能力的门槛,使旧系统无需重构即可接入新智能。这不仅延长了传统IT架构的生命周期,也为算力供应商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围绕算力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谁能在资本、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找到最优平衡,谁就能在这场静默的权力转移中掌握主动。财富榜的更迭只是表象,真正的变革在于生产资料控制权的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