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97.94 0.12%
|
深证成指 11217.58 0.44%
|
恒生指数 25562.13 0.68%
|
纳斯达克 21108.32 0.24%
|
日经225指数 40998.27 -1.10%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97 文章
10689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美中贸易谈判 为何选择瑞典中立桥头堡
2025年07月28日 03:08    
收藏  
举报

当全世界紧盯美中第三轮贸易谈判的地点——斯德哥尔摩时,这座北欧首都的聚光灯下浮动着关键疑问:为何全球两大经济体同时向瑞典伸出橄榄枝?

答案埋藏于一场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今年7月,首次受邀参会的瑞典代表团被中美双方同时邀约,财长伊丽莎白·斯万特松在社交媒体直言:"世界最大经济体转向我们,印证了瑞典的国际信任值"。

与特朗普时代刘鹤频繁赴美的"华盛顿路线"不同,如今的谈判地图正被改写为第三方国家的坐标轴:日内瓦、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

"选择欧洲中立国象征双方博弈进入新回合——更对等的竞技场。"斯德哥尔摩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克拉斯·斯旺斯特罗姆点破玄机。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翻涌的当下,这片"缓冲带"正成为大国角力的新公约数。

瑞典的秘诀,是精准拿捏中立与利益的平衡木。当特朗普四月突袭加征关税,瑞典以沉默姿态避开了外交漩涡。

"我们选择冷眼观察,因为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可能瞬息翻转。"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克·斯特罗姆解释。这种克制使瑞典成为欧盟内极少数维持与美建设性关系的国家。

汽车产业链则是另一道隐形桥梁。当中欧因电动车关税剑拔弩张,瑞典成为德国之外最坚定的反对者。

"沃尔沃效应"功不可没——中国吉利2010年收购该品牌后,在哥德堡创造1.5万个岗位,更助推瑞典跻身对华贸易顺差国的罕见阵营。"全球竞争力强者视中国为机遇而非威胁。" 瑞典中国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弗雷德里克·赵点明立场。

这一判断也让新任中国大使崔爱民的温和外交路线在瑞典商界赢得掌声——相比"战狼外交",合作成为新基调。

横跨大西洋的贸易数据进一步固化瑞典的桥梁地位。2024年,中国以1020亿克朗(约107亿美元)成为瑞典唯一非欧洲的最大进口国;美国则以1860亿克朗领跑其非欧出口目的地。

当两大经济动脉在此交汇,斯德哥尔摩多年锤炼的中立技能愈发耀眼:它是西方世界中极少数与朝鲜建交的国家,更曾斡旋美朝谈判。

作为欧盟成员的身份则赋予瑞典独特价值。不同于伦敦或日内瓦的单打独斗,斯德哥尔摩能撬动整个布鲁塞尔的能量场。 

"欧盟得以透过瑞典间接接入谈判。"斯旺斯特罗姆如此解释。随着首相克里斯特松在社交媒体写下"期待会见中美代表",这场北欧的平衡术已悄然开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朗普亚洲关税闪电战撬动中美谈判
   子鱼        2025/07/25 04:50
越南370亿美元出口悬于特朗普关税一线
   林天心        2025/07/24 07:21
美国将禁止中国海底电缆技术 AI与云计算的命脉
   Vicky        2025/07/18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