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93.66 -0.34%
|
深证成指 11168.14 -0.22%
|
恒生指数 25388.35 -1.09%
|
纳斯达克 21108.32 0.24%
|
日经225指数 41456.23 -0.89%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92 文章
10332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AI污染 谁来买单?
2025年07月25日 04:27    
收藏  
举报

化石燃料行业享受了六十年的“污染特权”,全球如今正为此支付每年6万亿美元的隐性账单。当人工智能以指数级速度扩张,其巨大的资源消耗正在复刻历史——我们是否准备为AI签发新的环境破坏免费通行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机构预测,AI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90亿美元飙升至2033年的4.8万亿美元,逼近化石燃料产业规模。支撑这一繁荣的,是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

这些“能源黑洞”正吞噬着惊人的资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报告显示,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将从2023年的4.4%跃升至12%;彭博新能源财经更预测,2050年全球8.7%的能源将被数据中心消耗。

其代价是沉重的环境账单——未来十年数据中心可能新增35亿吨碳排放,占当前全球总量的10%。与此同时,美国数据中心年耗水量将从2014年的60亿加仑暴增至2028年的740亿加仑。

化石燃料的前车之鉴触目惊心。全球因未将环境成本计入能源价格,每年变相补贴油气煤生产商高达6万亿美元,这笔资金足以构建强有力的气候防御系统。

而支撑补贴的“发展优先论”在气候灾害频发的当下已摇摇欲坠——气温每比工业化前升高1摄氏度,全球经济增长就萎缩12%。与化石燃料早期明确的社会效益不同,AI对社会的实质性贡献仍显模糊,其生态破坏却已清晰可见。

欧洲气候基金会CEO劳伦斯·图比亚纳的提议直指矛盾核心:对AI征税,填补气候适应资金缺口。其参与的全球团结税工作组,已将征税目光投向加密货币、化石燃料利润等领域。而依据“钱在何处就向何处征税”的萨顿法则,膨胀的AI产业理应进入视野。

理论上,碳税能倒逼科技公司提升能效、转向清洁能源。但佩珀代因大学专家罗伯特·比克尔揭示了现实困境:税额过低则沦为普通成本,过高则引发企业向环保宽松地区迁移,反而加剧排放。实现全球统一征税更是政治难题——尤其难以期待中美的协同行动。

公众力量成为关键变量。过去两年,价值64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项目因民众反对而搁浅。这种压力可能促使企业探索技术突破:利用余热供暖、投资可再生能源、开发碳捕集技术。

但根本问题在于价值重估——“当技术乐观主义高呼扩张至上,我们必须追问:AI究竟服务于人类福祉,还是资本狂欢?”比克尔的质疑直指内核。

化石燃料的历史警示我们:环境债务终将以天文数字偿还。若不能为AI构建合理的责任机制,人类无异于在气候危机的火药桶旁,点燃新的引信。当算力狂欢撞上地球资源红线,技术的边界必须让位于星球的生存逻辑。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黄仁勋链博会称:物理AI引领下一波智能革命
   Vicky        2025/07/17 09:53
马斯克的AI伴侣:44万美元年薪背后的冒险实验
   子鱼        2025/07/16 07:19
OpenAI的自动驾驶野心:特斯拉的真正挑战者来了?
   林天心        2025/07/07 03:16
阿里AI帝国布局 将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
   敛财居士        2025/07/02 03:57
能源巨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将激增50%
   流动的沙        2024/02/18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