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骤降12%,股价盘后暴跌5.2%,马斯克却在财报暴雷夜宣称"阵痛期"后将登顶全球市值王座。当传统车企逻辑遭遇AI革命,特斯拉正被撕裂成两个平行世界。
最新财报显示,这家电动车巨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暴跌12%至225亿美元,创下十年最剧跌幅。调整后每股收益40美分略逊预期,汽车交付量萎缩、监管积分收入锐减超26%至4.39亿美元、车辆均价持续走低构成三重打击,连能源业务也显露疲态。
面对惨淡数据,CEO埃隆·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坦言公司即将经历"几个艰难季度",却将炮火转向外部环境——电动车激励政策到期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新政正在扼杀需求。
但这位硅谷狂人的视线早已越过当下困局。"若特斯拉能在车辆自主性和人形机器人自主性领域执行到位,它将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
马斯克宣告Optimus人形机器人与全自动驾驶技术是通往王座的密钥,为此甘愿承受转型阵痛。这番宣言让市场情报机构Vital Knowledge创始人亚当·克里萨富利作出精辟切割:"若视特斯拉为传统车企,这份财报堪称灾难;若认定它是AI/机器人巨头,你的长期信仰根本无需动摇。"
这种认知分裂正蔓延至治理层面,马斯克首次公开暗示需增持股份以防"激进投资者逼宫",此前特拉华法院否决其天价薪酬包的阴影仍未消散。
政治漩涡进一步撕裂着特斯拉的品牌基因。马斯克公开支持特朗普的举动引发连锁反应:左倾消费者对其协助政府削减开支怒不可遏,投资者则担忧政治活动正在分散核心团队的精力。双重夹击下,特斯拉加速转动自救齿轮。
公司证实6月已启动"更亲民车型"试产,这款神似Model Y的平价车被寄予挽救销量的厚望;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计划年底前登陆加州、内华达等新区域,覆盖全美半数人口的蓝图已然展开,但监管审批仍是悬顶之剑。
当分析师追问细节时,Baird高级分析师本·卡洛的失望溢于言表:"指引极其有限,毫无惊喜可言。"
营收下滑与股价震荡是当下现实的冰冷注脚,马斯克描绘的机器人帝国仍悬浮于未来时态。特斯拉站在价值重估的十字路口,资本市场正在用脚投票,而真正的敌人或许是马斯克日益分裂的人设——当技术狂人的光环被政治立场与治理争议不断消解,还有多少投资者愿意为这场豪赌押注?
阵痛期的长短,可能取决于公众对马斯克双重身份的忍耐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