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深陷一场旷日持久的外卖价格战之中,而这场内卷式恶斗正在严重侵蚀其市值、利润与投资者信心。截至本周四,该公司在港交所的股价自3月高点下跌了28%,跌幅几乎是中概科技股整体跌幅的两倍。
与之相似,京东与美团也出现了类似跌幅,伴随而来的是每天都有关于政府试图遏制行业“内卷”失控的新闻。
高盛、汇丰等四家券商自6月下旬以来已平均下调阿里巴巴目标股价8%,这反映出投资者普遍担忧,这场已经持续多年的“地盘之争”还远未到头。而且“这场战斗”可能比想象中会更持久。”
外卖的“三国鼎足”的格局已经浮现。三大玩家的财务实力非常雄厚,现金储备也更充足,现金流状况非常稳健,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在这场补贴拉锯中撑得更久。连抖音的主播都抓住商机,开始在直播中教大家如何去薅这三个玩家的羊毛。
而阿里巴巴近期对外卖业务的重注,成功吸引了市场注意力,从原本因 DeepSeek 带动的 AI 热潮中转移了视线。今年早些时候,阿里股价因 AI 概念曾在两个月内暴涨逾80%,但如今由于外卖投入剧增,该势头戛然而止。跌幅超过30%。
为了迎战京东2月正式入局外卖市场,阿里不仅将外卖业务并入核心主业,还不断加大补贴力度。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正在燃烧大量现金。野村证券估算,仅在刚刚过去的6月季度,阿里、美团和京东三家就砸下了约40亿美元用于打折和发券。
未来,补贴战的强度与规模,恐怕将由阿里巴巴主导。上周六,行业龙头美团公开表示将进入“进攻”模式,而京东本周也推出了新的激励方案。各方极端的市场动作引发政府高度警惕,纷纷警告这类行为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灾难性后果,并对骑手健康与食品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高盛预测,从现在到明年6月,阿里在外卖业务上的亏损可能达到410亿元人民币(约57亿美元),这相当于其截至3月的上一财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汇丰分析师刘文君等人也在本周发布报告称,“在外卖和即配业务上的激进投入,将显著压低阿里短期的盈利前景”,并据此将其目标价下调15%。投资界对阿里盈利的预期也持续下修。自5月初以来,其未来12个月的每股收益预期下调了约6%。
尽管如此,分析师整体仍对阿里保持看好。当前港股市场上针对阿里的44份研报中,没有一份给予“持有”或“卖出”评级。同时,从估值角度看,阿里目前的市盈率低于11倍,处于历史低位。
凯基证券分析师潘婕莉指出,如果市场继续承压、利润率进一步压缩,不排除政府会出手遏制价格战的可能性。此外,她认为当前估值足够低,有望吸引“抄底资金”的回流。
上周五,在港股整体反弹的带动下,阿里股价一度上涨3.5%。然而,投资者的谨慎情绪仍在弥漫。市场普遍认为,只有当补贴大战画上句号,企业盈利不再受到频繁下调的威胁,资本才可能真正回流,尤其是在当前AI成为阿里战略重心的背景下。
阿里巴巴、美团和京东都需要警惕价格战演变成以牺牲盈利为代价换取市场份额的局面。因为市场对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身为反感。外卖也许扩张其市场份额,但帮助有限,且难以改变中国电商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
而资本市场的耐心却可能正在被耗尽。阿里是否能及时止损、重新聚焦 AI 主业,将成为其股价能否重回上升轨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