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12.21 1.22%
|
深证成指 13118.75 1.73%
|
恒生指数 25939.91 1.96%
|
纳斯达克 22521.7 -0.76%
|
日经225指数 47672.67 1.76%
|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6591 文章
1101650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又一场火光中的门锁罗生门:小米SU7的困局
2025年10月15日 05:27    
收藏  
举报

10月13日凌晨,在沉默的夜色中,浓烈的火光把成都烧得赤热。而小米 SU7 再次陷入一场“信任”与“设计”的罗生门的漩涡中。

事故发生在天府大道,一辆刚提不久的小米 SU7 Ultra 高速过弯躲避转弯车辆时,前后轮同时失去抓地力,车辆瞬间进入“钟摆”状态,撞上隔离带后起火。目击者称,周围好心人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拼命拍打车门,却怎么也打不开。

火光映在他们绝望的脸上——不是没人想救,而是车门想被焊死一样,完全打不开。人在车里被绝望的火焰焚烧,外面的人只能焦急的看着,却救不了,这种“近在咫尺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感,往往比事故本身更令人心悸。

事故之后,网络上再次掀起了关于“门锁”的激烈争论。再配合雷军掉粉29万新闻的发酵,让我们想问:到底是什么让车门再次成为阻止救援的“最后一道障碍”?

有人说是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后无法弹出,也有人认为是碰撞导致电子门锁系统失效,还有声音质疑,小米在追求极致流线和低风阻的过程中,是否牺牲了机械应急开门结构。

面对争议,小米汽车回应称,SU7 配备了双重机械应急拉索,车内、车外均可在断电状态下打开车门;并强调门把手有物理联动机构,不存在“完全电子化锁死”的情况。然而,目击者的视频与现场情况与这种解释相去甚远。

毕竟,同样的悲剧,一样的剧本在今年3月就曾上演过。在安徽铜陵,也是一辆小米 SU7,在 NOA 辅助驾驶(一种基于导航与传感器结合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以116公里的时速发生撞击,导致3人死亡,当时就有路人试图去救援,但他发现,车门打不开,当让最后打碎后窗玻璃拉出一人是,为时已晚。

所以,反思这场“门锁罗生门”,暴露的是一个更深层的行业困局:当汽车越来越“智能”,我们是否也在失去对机械世界的直觉?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根机械拉线就能解决的问题,如今被层层逻辑、电控模块和车机系统包裹起来。设计师们在追求极致美感与空气动力学的同时,也把最关键的逃生路径,变成了一个需要电信号“许可”的动作。隐藏式门把手、电子门锁、触控启动,本是智能化的象征,却在极端时刻可能成为生死之间的屏障。

事故的残酷之处,不仅仅是技术失灵,而是:对车主而言,他们相信“科技会保护自己”;对救援者而言,他们相信“门一定能开”;而对制造者而言,他们相信“系统不会出错”。当事情反复走进悲剧的时候,我们不仅想问:到底是谁的错?

这起事故同样揭示了另一个正在被忽视的趋势——“速度平民化”正在变成“风险普遍化”。3秒破百的加速,曾是超跑的特权,而如今30万元的家用电动车就能做到零百加速2.78秒,比法拉利还快。

但因此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高速过弯、急刹、紧急变线,对底盘调校、轮胎抓地、稳定控制系统的要求极高。当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在强调技术突破和性能迭代与性价比的时候,可能就会忽视安全冗余与机械可靠性的底线。

根据警方通报,罹难的驾驶员涉嫌酒驾,这固然说明了个人因素在悲剧中不可忽视,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如果门能被及时打开,结果也许不同。

机械应急结构,本应是最不该失效的部分。无论是特斯拉 Model 3 在碰撞后车门无法解锁的案例,还是理想L9在泡水中电子系统瘫痪导致无法逃生的报道,电动车行业在“电控依赖”与“风险防控”之间,似乎始终没找到完美的平衡。

这场关于门锁罗生门的讨论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它让人们必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科技的意义,究竟是让人更自由,还是让人更依赖?

如果是后者,安全又由谁来保守?因为在危机来临时,生命真正的意义不是零百加速,而是逃生时那一瞬间100%的确定性。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跌落神坛?小米SU7引擎盖门事件背后的估值危机
   流动的沙        2025/05/14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