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底的中美领导人釜山峰会结束后,白宫正式宣布,中国承诺在今年内从美国采购1200万吨大豆。此后,本周特朗普总统与中国领导的通话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中国采购步伐明显加快。
据消息人士透露,从本周二(11月25日)起,中国已至少敲定10艘美国大豆的订单,总价值约3亿美元。这一波操作紧随周一两国元首的电话沟通之后。路透社分析称,这次采购规模超出市场预期,但也延续了近期中美经贸关系趋于缓和以来,中国订单激增的趋势。特朗普在通话后公开表示,中美双边关系“稳如磐石”,他特别向中国强调了加快并扩大北京对美国商品采购的必要性,而对方也“基本赞同”这一建议。

一位业内交易员透露,中国实际订购了约12艘大豆,另一位则估算在10至15艘之间。每艘船的载重量大约在6万至6.5万吨左右。知情者补充,所有这些货物预计将于明年1月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港口启运。尽管美国大豆的国际价格高于巴西产品,中国买家仍优先选择了后者,这被视为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
回顾整体情况,中国原计划在年底前完成1200万吨的采购总量。过去数月,由于华盛顿与北京关系一度陷入低谷,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几乎停滞。但自10月下旬两国领导人在韩国会晤后,这一局面迅速扭转,中国采购力度显著增强。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COFCO)在这一轮行动中充当主力,自峰会以来已锁定近200万吨美国大豆订单。不过,即便如此,近期协议的累计规模仍与白宫设定的1200万吨年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面临挑战,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周二的表态中仍乐观表示,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安排“一切按部就班”,并重申了双方协议:北京将在未来三年半内总计采购8750万吨美国大豆。
这标志着中美经贸摩擦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喘息期”,有助于缓解美国农业州的压力,并为全球大豆供应链注入流动性——毕竟,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其农民长期依赖中国市场。但长远来看,这更多像是短期战术调整,而非结构性突破。白宫的1200万吨目标虽雄心勃勃,却已显露出执行缺口(仅200万吨已锁),这提醒我们,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如潜在关税壁垒或供应链多元化)仍可能随时搅局。最终,中美合作的关键在于互信,而非单方面让步;如果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更广泛的规则导向对话,或许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