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币价格从10月创下的125100美元历史高点大幅回落,一度跌至近八个月低点,引发市场对宏观经济与技术泡沫的广泛猜测。
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停摆带来的政策真空加剧了不确定性;另一些人则将矛头指向所谓“人工智能泡沫”,担心市场对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过度依赖正拖累高风险资产。
Interactive Investor 投资主管维多利亚·斯科拉便指出,投资者正因担忧AI估值过热而削减对比特币等投机性资产的敞口。
然而,多位资深链上分析师对此提出强烈反驳。知名分析师 Rational Root 在周三的 YouTube 播客中明确表示:“我不认为比特币的下跌完全是由于政府停摆造成的。”
他指出,真正驱动此次回调的核心因素,是市场杠杆水平过高——尤其是在比特币期货市场积累的巨额未平仓合约,在价格波动加剧时触发连锁清算,放大了下行压力。

这种机制在过去三年的牛市中已反复上演:每当价格快速冲高后,杠杆资金便会成为“脆弱的燃料”,一旦情绪逆转,便引发深度洗盘。
与此同时,PlanB(本名 Michael Saylor 团队关联分析师)也在社交平台X上驳斥“AI泡沫拖累比特币”的说法。
“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泡沫论从比特币下跌原因列表中移除了,”他写道,并援引英伟达最新财报作为佐证——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远超预期,证明AI基础设施需求依然强劲,并未出现系统性退潮。
随着这些主流解释被逐一排除,分析师们发现,能解释当前走势的变量正“越来越短”。PlanC 调侃道:“现在只剩下‘四年周期占星术’和全球流动性延迟这两个说法了。”
但他随即质疑前者是否仍具效力:“比特币著名的四年减半周期叙事,很可能已经被机构大规模采用所终结。”
Swan Bitcoin 首席执行官 Cory Klippsten 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当贝莱德、富达等传统金融巨头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并持续配置ETF,其价格驱动逻辑已从散户情绪主导转向宏观流动性与制度性需求,旧有的周期模型或将失效。
而真正的关键,或许在于“全球流动性”。Strike CEO 杰克·马勒斯强调:“比特币对流动性最为敏感,它最先反映市场变化,是一台真理机器。”
当前 M2 货币供应增速放缓、美联储推迟降息预期升温,确实抑制了风险资产的估值扩张。但这也意味着,一旦政策转向——例如美国政府全面恢复运作后推动财政刺激,或 SEC 在2026年加速批准更多现货加密ETF——流动性闸门可能再度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Rational Root 并未将此次下跌视为危机,反而视其为新一轮上涨的必要前提。“在过去三年的牛市中,我们已经三次经历了接近熊市级别的回调,”他说,“而每一次,都让我们有机会走得更高。”
在他看来,当前市场已“清理”了过度杠杆与短期投机盘,留下更强健的持仓结构。尽管未来涨势可能“更渐进、更理性”,而非过去那种垂直拉升,但这恰恰标志着比特币正从边缘投机品向成熟资产过渡。
更值得期待的是监管环境的潜在转变。有分析指出,随着美国政府停摆结束、立法议程恢复正常,SEC可能在2026年迎来加密ETF审批的“井喷期”。若狗狗币、Solana 乃至以太坊现货ETF陆续获批,将为市场注入全新资金流与合法性背书。
因此,这场暴跌或许并非末日,而是一次战略性的“清仓大促”——洗出浮筹,夯实底部,为下一阶段由制度资本主导的长期牛市铺路。
正如 Rational Root 所言:“现在,比特币面前是一张白纸。”写什么,取决于接下来谁入场、何时入场,以及世界如何重新定义“数字黄金”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