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府发布的股票卖空计划如春风拂面,吹散了河内股市多年的沉闷空气。最早于2026年引入的受监管股票卖空机制,通过证券借贷操作实现,预计在2026至2028年间完成细则落地。这并非简单的交易工具升级,而是越南资本市场从“边际市场”迈向“新兴市场”的关键一步,旨在提升市场流动性、吸引外资并争取MSCI新兴市场评级。
这一举措被市场分析人士称为“双向闸门”,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下行风险对冲,也让越南股市从“单向上涨”的模式迈入“双向博弈”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越南股市像一池浅水,流动性不足,外资占比仅20%,评级徘徊在“前沿市场”,使得外资望而却步。引入卖空机制后,市场预计交易量可提升约30%,这无疑是一次深水炸弹式的改革:短期提振交易深度,长期助力市场升级。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也隐藏着隐忧——监管松懈可能引发操纵风险,而投资者教育滞后可能让散户成为“炮灰”。
越南卖空之路,不只是政策调整,更是新兴市场从流动性的饥渴向成熟博弈的集体试炼。

越南股市的现状呈现出从浅滩到深海的渐进式特征。河内交易所(HNX)和胡志明交易所(HOSE)总市值超3000亿美元,全球排名前30,但流动性仍如浅滩:日均交易量仅占市值的0.5%,远低于印度1.5%和巴西2%的水平。外资占比20%,MSCI前沿市场评级让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2025年外资流入仅约100亿美元,远低于印度的500亿美元。这种痛点源于单一交易机制:股市长期处于“买涨不买跌”的模式,熊市投资者缺乏对冲工具,而牛市资金如潮水般进出,市场波动加剧。卖空机制的引入,旨在通过证券借贷为投资者提供对冲渠道:投资者可以借入股票卖出,当股价下跌时买回获利,股价上涨时补回止损。
卖空机制的意义,在于将越南资本市场从“单腿走路”变为“双腿奔跑”。过去,股市如单向街:牛市外资涌入,熊市资金外逃。2022年疫情期间,越南股市外资净流出约50亿美元。卖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下行对冲工具,使策略从“赌涨”变为“风险管理”,对新兴市场尤其重要。流动性不足导致小盘股波动剧烈,卖空机制可以增加交易深度,降低交易成本约10%。更重要的是,争取MSCI新兴市场评级成为越南更大的战略目标:从前沿市场外资上限10%提升至新兴市场的无上限,预计外资流入翻倍。
这一制度安排,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镜像:越南GDP增速保持6.5%,出口占GDP比重达100%,但金融市场浅薄,卖空机制则为股市提供了“金融肌肉”,从出口附庸型市场向独立金融引擎跃迁。
印度于2010年推行卖空机制后,市场流动性提升40%,外资流入翻倍,并在MSCI新兴市场评级后市值上涨约50%;巴西于2012年引入卖空机制,交易量增加约30%,但监管松懈导致操纵事件频发,市场波动升高约15%。越南可借鉴印度经验,同时吸取巴西教训。
卖空机制的风险,如同双刃剑的另一面。短期内,流动性上升伴随波动放大:卖空压力可能推低股价,在熊市形成雪上加霜效应,2026年可能出现“卖空恐慌”。
宏观背景为卖空机制提供了更大的紧迫性。越南GDP增速维持6.5%,出口占GDP比重达100%,而股市市值仅占GDP约50%,远低于印度的100%。新兴市场评级被视为“金钥匙”:外资比例限制从10%提升至无上限,预计资金流入翻倍,从而推高股市市值约30%。
这一转型是越南从“制造黑马”向“金融虎”跃迁的关键环节:卖空机制丰富交易策略,吸引对冲基金参与,使股市从经济附属角色逐渐成为经济晴雨表。
越南的卖空之路不仅是交易机制的演进,更是新兴市场成熟的试炼场:从浅水到深海,从单向街到双向闸门,它考验着市场参与者的智慧、监管者的能力以及投资者的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