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易的武侠开放世界游戏《燕云十六声》在海外上线24小时内吸引超过200万玩家时,全球游戏产业或许才真正意识到:中国文化输出已不再依赖动画电影或短视频,而是通过最具沉浸感的媒介——电子游戏,悄然迈入西方主流娱乐生态。
这款以10世纪中国为背景的免费作品,让玩家扮演一位年轻剑术大师,在历史洪流中探寻自我、搏击命运。

其海外首秀的成功,不仅刷新了中国主机游戏出海的速度与规模纪录,更标志着中国内容正从“被观看”转向“被体验”,在全球价值1890亿美元的游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并非偶然爆发,而是一场蓄势已久的全球化战略落地。就在几个月前,腾讯投资的游戏科学推出《黑神话:悟空》,三天销量突破1000万份,被国际媒体誉为中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3A级大作。
而长青手游《王者荣耀》全球月活跃用户高达2.6亿,今年中国区总决赛在北京鸟巢体育场吸引6.2万名观众,门票12秒售罄,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沙特阿拉伯电子竞技联合会主席费萨尔·本·班达尔王子亲赴现场观赛,甚至与职业选手对战,并坦言:“悟空的故事能被全世界接受——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他同时担任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旗下Savvy Games的副董事长,该公司已斥资49亿美元收购《大富翁GO!》开发商Scopely,并持续关注中国及全球手游机会。
资本早已嗅到风向。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指出:“过去两年最大的趋势是中国公司开始逐步蚕食PC和主机游戏的市场份额。”他解释,核心主机游戏玩家集中在海外,中国厂商“必须走向全球”。
而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技术、叙事与商业模式的交汇点——从英伟达最初只为游戏玩家生产显卡,到多邻国用游戏化机制提升用户留存,再到AI驱动3D内容生成,游戏已成为创新试验场。
正因如此,BAI 将约10%的投资组合投向游戏相关领域,包括 AR 眼镜制造商 Viture 和生成式 AI 动画平台 Meshy。
《燕云十六声》的全球反响印证了这一逻辑的可行性。尽管深度植根于宋辽历史、武侠哲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但其英文版在 Steam 平台收获超9000条评价,90%以上为“极度好评”,玩家盛赞其“电影级画面”“令人沉浸的世界观”,唯一抱怨竟是“菜单导航有点混乱”。

截至本周二,该游戏仍稳居 Steam 全球热销榜前五——一个由中国团队讲述的东方故事,正被欧美玩家当作日常娱乐消费,毫无文化隔阂。
支撑这一切的,是腾讯、网易等巨头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与长期全球化布局。网易早在五年前就确立了《燕云十六声》的全球发行目标。
腾讯最新财报显示,其国际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3%,达208亿元人民币,占游戏总收入近三分之一。微信生态内的“小游戏”也在持续增长,形成从轻度到重度的完整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中东资本正加速涌入这一赛道。Savvy Games 高管本月密集访问中国,参加《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与《王者荣耀》KPL 总决赛,明确表示:“PC 和主机游戏是我们关注的新领域。”
而 Savvy 已持有中国电竞组织 Hero Esports(英雄电竞)30%股份,后者亦获腾讯支持,形成横跨中美的资本与内容闭环。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游戏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外交工具。沙特王子所言“讲述球员的故事”道出了关键:电竞与游戏的魅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人性化叙事。而中国正学会用全球通用的语言,如互动体验、视觉美学与情感共鸣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当一位美国少年在《燕云十六声》中挥剑斩敌,思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时,文化的边界早已消融。这不是输出,而是共情。未来,随着 AI 大幅降低本地化成本、云游戏打破硬件门槛、VR/AR 提升沉浸感,中国游戏出海将加速从“产品出口”迈向“文化共生”。
BAI 的汪天凡甚至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如果 AI 取代大量工作、生产力提升、世界无大战,人们除了刷短视频,剩下的时间都会花在游戏上。”在这个前提下,谁能提供最优质、最富情感、最具世界观的游戏,谁就掌握了未来注意力经济的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