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控股11月13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1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显著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9%。尤其亮眼的是国际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远超分析师预测,这也成为本季度业绩的最大亮点。

在AI投资热潮席卷全球科技巨头之际,腾讯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国内竞争对手大举投入AI基础设施和模型训练不同,腾讯更倾向于将AI能力“低调”地融入现有核心业务——微信生态和游戏发行中,而非急于自建大规模算力或高调发布独立大模型。这种“润物无声”的打法,让腾讯在没有大幅增加资本开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者信心。
财报还特别提到,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在图像与3D生成能力上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将继续提升混元能力,并加快在微信内发展AI智能体、推动元宝App普及,但整体节奏依然稳健。
游戏业务仍是腾讯全球扩张的绝对支柱。去年上线的《三角洲行动》已拥有3000万日活跃用户,成为现象级产品;今年夏天由腾讯投资的波兰工作室Techland推出的《消逝的光芒:困兽》也获得全球玩家热捧。多年布局西方顶级游戏工作室的回报,正在集中显现。
腾讯这次的表现,再次印证了“现金流为王”的老道理。在AI军备竞赛进入白热化、资本开支动辄数千亿的当下,腾讯却能凭借微信+游戏这两台印钞机,稳稳地把AI能力转化为真实收入和用户价值,而不是把利润全部砸进算力“黑洞”。这种策略看似“不激进”,实则极具前瞻性——它避免了烧钱换规模的陷阱,也为可能的AI行业降温留足了缓冲空间。
对比国内动辄“All in AI”的同行,以及海外Meta、微软们巨额亏损换来的AI光环,腾讯更像是在下一盘慢棋:先把钱赚到手,再用赚钱养出来的技术反哺产品,形成正向循环。这不仅让财务报表好看,更让投资者安心。长远来看,在AI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之前,腾讯这种“又赚钱又进步”的路径,可能才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