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即使在美国,好好的公务员也不能安稳地上班。这不美国政府停摆了40天。那些可以天天领工资的国会议员,因为拨款法案没谈拢,让美国政府停摆了 40 天。
停摆期间,有些联邦雇员,还是要上班的,如军队的、边境巡逻的,他们负责安全,要不过国家就完蛋。只不过领不到薪水,至于非必需的岗位,比如行政、研究、监管岗位的文职人员,就直接遣散回家,薪水一分没有,据说大约60万到67万人被遣散了。
停摆最受影响的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空管员,他们无薪还得上班,但谁愿意白干啊?于是大家开始摆烂,请假,迟到。缺勤等等。搞得联邦航空管理局在40个主要机场削减航班了10%-20%,成千上万的航班被取消或厌恶,影响到很多人。
两党玩的斗鸡游戏,最后驴党先怂了, 在参院达成了“先复工再聊” ,就是把短期拨款撑到 2026 年 1 月和全年法案打包投票,相当于老板跟员工说 “先上班,工资的事三个月后再议”。这波操作像极了考试前不复习,交卷时写 “答案稍后补充”,只不过买单的是美国纳税人。
有人说,表面上,表面上美国驴象两党吵来吵去,似乎很在意纳税人的钱怎么花,其实在演戏而已,最终免不了还要乱花。
停摆40多天,老百姓领不到福利,公务员拿不到工资,而且还是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所谓 “流动性冲击”,用大白话说就是,停摆,美国财政部的TGA 账户,相当于国家 “钱包”,成了 “只进不出的资金坑”—— 税收照样收,可政府支出全停了,钱堆在账户里烂掉都不能用。
加上8,9月的发债,财政部的TGA 余额从 3000 亿美元飙到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从市场抽走 7000 亿 “活钱”,直接导致银行准备金跌破 3 万亿美元警戒线。
工资也不发,银行没钱了,银行不敢放贷,隔夜融资利率飙升到 4.22%,比美联储的政策利率还高,让鲍师傅降息降了个寂寞。
简单来说,纳税人的钱被政府锁进保险柜,市场却闹起 “钱荒”,就像你把工资交给管家,他却藏起来不花,让你饿肚子还得夸他 “省钱”。
美国政府停摆可不是新鲜事,自 1976 年有正规预算程序以来,已经上演了 22 次 “关门大戏”。上世纪 80 年代平均一年一次,最短的只停 1 天;1995 年克林顿时期停了 21 天,2013 年因医改争议停 16 天,而 2025 年这次直接把 “摆烂” 卷到新高度。
国会预算办公室曾经测算,停摆每多一周,美国经济就少赚 150 亿美元,四季度 GDP 增速直接被砍 1-2 个百分点,累计损失最多 140 亿美元还找不回来。更直接影响是,2000 多架航班取消,7000 多架延误,空中交通管制员没工资还得上班;3.4 万名国税局员工休假,纳税人想退税都找不到人。
这场停摆的始作俑者,是一群拿着纳税人薪水的议员。他们年薪 17.4 万美元,享受公费医疗和退休福利,却为了党派利益,投票决定要不要给政府拨款、怎么花纳税人的钱。
奥派经济学者指出说,“食品券领取者和政府承包商不该有投票权”—— 不纳税的人投票花纳税人的钱,就像狼投票决定羊的菜谱。议员们忘记了 “代表权源于纳税权” 的基本道理:你拿的每一分工资都来自纳税人,却在国会里为了医保补贴、边境墙拨款吵得不可开交,把全民经济当赌注,这不是履职,是 “带薪闹事”。
如果投票权只给真正纳税的、对社会有实质贡献的人,议员们还敢这么肆无忌惮地乱花钱么?当 “花别人的钱不心疼” 成为政治常态,不加税,政府没钱就得举债,债务会越堆越高,如今38万亿,而要解决支出和债务问题,这次停摆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美国存在的,没有解决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今参议院达成一致,政府大概率要 “复工” 了,但这不过是把争议推迟到 2026 年 1 月,问题还在,只不过暂时先放一边而已。美国停摆的本质,是 “纳税与代表权脱节” 的必然结果:当决策者不用为花钱的后果负责,当投票权可以脱离纳税义务,关门大戏只会一次次重演。
说到底,好的政治应该是 “纳税人说了算”,而不是让一群 “吃粮人” 拿着投票权,肆意挥霍别人的血汗钱。毕竟,羊可以暂时容忍狼开会,但不能永远让狼决定自己的命运 —— 这或许就是美国停摆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