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警告称,在监管不均衡的情况下,“加密化”正在破坏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和银行存款。
穆迪评级的一份新报告显示,随着稳定币和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采用加速,新兴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风险。
该信用评级服务机构警告称,稳定币(与其他资产通常是美元等法定货币,以1:1挂钩的代币)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削弱央行对利率和汇率稳定的控制,这种趋势被称为“加密化”。
报告称,如果个人将储蓄从国内银行存款转移到稳定币或加密钱包,银行也可能“面临存款流失” 。穆迪表示,世界各地的数字资产监管仍然分散,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实施了全面的规则,这使得许多经济体面临波动和系统性冲击。
虽然监管透明度和增强的投资渠道通常会推动发达经济体采用比特币,但穆迪表示,增长最快的是新兴市场——尤其是拉丁美洲、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市场的使用源于汇款、移动支付和通胀对冲。
穆迪表示:“尽管人们认为稳定币是安全的,但它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系统性漏洞:如果挂钩制度崩溃,监管不足可能引发储备挤兑,并迫使政府采取代价高昂的救助措施。”
该机构表示,这种分歧不仅凸显了金融包容性的潜力,也凸显了如果监管跟不上,金融不稳定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2024年,全球数字资产拥有者预计达到5.62亿人,比上一年增长33%。 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缺乏有关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明确规则,但欧洲、美国甚至中国在过去一年中都取得了进展。
2024年12月30日,经过分阶段实施,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制度的剩余条款正式实施。MiCA是欧盟的加密规则手册,旨在规范服务提供商的许可,并设定稳定币的储备和披露要求。
在美国,《GENIUS 法案》于7月18日正式生效,为发行和支持稳定币制定了可执行的标准。随着欧洲和美国推出稳定币监管,中国也正在改变方向。
在2021年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之后,北京扩大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并且根据2025年8月的最新报道,中国正在考虑严格控制由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
周四,中国央行在上海开设了一个新的数字人民币运营中心,旨在随着稳定币的持续发展,专注于区块链服务和跨境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