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币安采取高调行动后,澳大利亚正在推进监管框架,对加密交易平台实施银行式的标准。9月25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概述了如何将交易所和托管业务纳入现有框架。
澳大利亚财政部助理部长兼金融服务部长丹尼尔·穆利诺在数字经济委员会的监管峰会上提出了这项提案。磋商将持续到10月24日,届时财政部将决定下一步措施。
该草案在《公司法》中创建了两个新类别:“数字资产平台”和“代币化托管平台”。 这些地区的公司需要获得澳大利亚金融服务许可证,该许可证与传统托管产品使用的许可证相同,但附加了针对加密的额外义务。持有客户代币的交易所和托管提供商将面临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制定的行为、披露和监管标准。
此次行动是在近期执法行动暴露监管漏洞之后采取的。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于2024年12月起诉币安澳大利亚衍生品公司(Binance Australia Derivatives),指控其错误分类散户客户。2025年8月,澳大利亚交易报告与分析中心(AUSTRAC)命令币安澳大利亚分部任命一名外部审计师,以履行反洗钱合规义务。
该征求意见稿阐述了澳大利亚计划如何监管基于托管的加密服务。“数字资产平台”的定义是运营商为客户持有代币并可处理转账、交易、质押或做市的一种安排。 “代币化托管平台”是指运营商持有商品或证券等基础资产,并发行记录客户权利的代币。
这两个类别均针对汇集或控制客户资产的中介机构,而非将代币本身归类为金融产品。如果标的资产已符合金融产品的资格,则记录所有权的代币将被视为该产品的权益。
草案还列出了一些例外情况。非托管软件,例如自托管钱包和自动做市商,不受该制度的约束,因为运营商不占有或控制客户资产。 稳定币发行者目前也被排除在外,财政部确认将在支付许可改革下单独处理它们。
牌照义务侧重于运营标准和客户保护。平台必须符合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设定的交易处理、结算和资产保护基准。 每个运营商还必须发布一份“平台指南”,列出托管条款、服务功能、费用、风险和报告义务。
这些要求源自现有的金融服务法,包括禁止误导行为、限制不公平合同条款以及设计和分发方面的规则。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与直接接触基础资产时同等的保护。
违规处罚与企业处罚框架一致。民事处罚最高可达1650万澳元、所得收益的三倍或年营业额的10%,以较高者为准,最高不超过250万个罚款单位。
财政部还提出了比例方面的担忧,如果规模较小的服务机构每位客户持有的资金少于5000澳元,或每年处理的资金量低于1000万澳元,则有可能获得豁免,但最终门槛将由协商决定。
政府声明中反复提到托管风险,以此作为采取这一做法的理由。当大量资产被托管在不受监管的提供商手中时,冻结提款、混入客户资金、未披露的自营交易、薄弱的治理以及网络盗窃等问题都随之浮出水面。
在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树立了行业标杆。电子货币和资产参考型代币的规则于2024年6月生效,随后,针对服务提供商的更广泛框架也于2024年12月生效。
过渡期将延长至2026年,以便监管机构有时间逐步发放许可证。目前,其效果已初见端倪,一些交易所正在调整或下架稳定币,服务提供商也在准备授权申请。
与澳大利亚通过 ASIC 和《公司法》采取的做法不同,MiCA 是专门制定的法规,其技术标准由 ESMA 和 EBA 监督。英国的计划介于欧盟和澳大利亚之间。2025年4月发布的法定文书草案将把加密货币纳入《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具体规则将由 FCA 负责制定。
该模型借鉴了现有法律,但为加密货币创建了独特的边界,反映了 MiCA 定制框架与澳大利亚对 AFSL 许可的依赖之间的混合。北美地区差异较大。加拿大要求平台根据证券法注册或进行预注册承诺,并承担托管、资产隔离和允许发行代币等义务。
美国仍然缺乏完整的联邦制度。2025年7月,国会通过了《GENIUS 法案》,用于监管支付稳定币,并由财政部负责设计实施方案,其他法案仍悬而未决。2025年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撤销了对 Coinbase 的诉讼,标志着其放弃了早期联邦执法,而纽约的 BitLicense 等州级制度仍然有效。
亚洲的情况则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加坡于2023年8月敲定了一套稳定币框架,涵盖与新加坡元或 G10 货币挂钩的代币,并根据《支付服务法》发放许可。香港于2025年5月通过立法,要求稳定币发行人从2025年8月起获得许可,但目前尚未有任何发行人上市。
日本仍然是最成熟的例子,自2017年以来就已获得交易所许可,并在当地出现问题后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2025年3月,日本金融服务局表示,将于2026年进行修订,将某些代币视为金融产品,并适用内幕交易规则。
因此,澳大利亚的草案将其列为将现有金融法扩展到加密货币领域的司法管辖区之一,而非制定全新的法规。该法案一旦颁布,将为交易所和托管机构建立单一的国家级许可途径,同时将稳定币的监管权留给支付法。
国际经验表明,这对产品的影响可能是切实的。MiCA 的稳定币规则于2024年开始在欧盟实施,交易所已经调整了产品供应,为合规做好准备。
一旦引入支付稳定币牌照,并让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AFSL)义务生效,澳大利亚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转变。能够承担牌照和合规成本的平台更有可能继续存在,这预示着围绕大型平台的整合。
传统金融领域近期的活动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9月,IG 集团宣布以1.78亿澳元收购总部位于悉尼的交易所 Independent Reserve,这表明老牌机构正在为新制度做好准备。
银行准入是另一个可能发生变化的领域。近年来,澳大利亚银行以存在诈骗风险为由,对部分交易所的支付设置了限制。拥有更强治理和托管标准的持牌运营商可以减少这些担忧,改善国内支付渠道,减少对离岸账户的依赖。
投资者流向也可能发生变化。现货比特币ETF将于2024年在澳大利亚推出,发行商包括 VanEck、DigitalX 和 Monochrome,这些公司已在 ASX 和 Cboe 上市。
随着 AFSL 许可托管标准的确定,零售和顾问需求可能会进一步集中在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持牌场所,而不是离岸平台。独立储备加密货币指数的调查显示,到2025年,约有31%的澳大利亚成年人持有或曾经持有加密货币,高于一年前的28%-29%左右。
对于这类群体,更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投诉机制和经过检验的托管规范,可以降低发生故障时的损失。与此同时,合规成本可能会提高费用,代币上市范围可能会缩小,收益型产品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关键变量在于时机。咨询将持续到10月24日,如果该法案在有限的修改下取得进展,预计2026年将标志着许可证过渡的开始,并对产品可用性、银行访问以及上市加密货币基金和直接交易平台之间的平衡产生首次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