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银的表现确实堪称资产市场的“黑马”。根据最新市场数据,白银现货价格在10月15日达到每盎司52.98美元,较前一日上涨3.05%,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纪录为1980年的49.95美元/盎司)。 从年初的约28.92美元/盎司算起,今年涨幅已超过75%,远超黄金的同期表现(黄金涨幅约40%),甚至在S&P 500指数等传统资产中脱颖而出。
这波上涨得益于多重因素:
一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如美中贸易摩擦升级)和经济不确定性,推动避险需求;
二是工业需求强劲,白银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绿色科技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50%,供给缺口持续扩大(银矿产量难以跟上);
三是美联储降息预期(2025年预计再降息50-150个基点),实际利率下行进一步支撑贵金属价格。 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底银价可能维持在50-56美元区间,甚至更高至63美元。
相比之下,白银的年化回报率已达66.88%,远高于多数大宗商品和股票指数,这让它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意外惊喜”。不过,短期波动性仍高,伦敦市场近期出现“短挤”(short squeeze)现象,价格溢价一度达3美元/盎司。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长期被视为“白银大空头”的代名词——自2008年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后,它继承了巨额白银期货空头仓位(一度超2亿盎司),并被指通过COMEX期货市场操纵价格压制银价上涨。 历史上,摩根曾因操纵贵金属市场被美国司法部罚款9.2亿美元(2020年事件),这强化了其“空头猎手”的形象。
但在2025年白银暴涨中,摩根大通并未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做空出手。原因有三:
已清空空头仓位,转为多头布局
从2024年底开始,摩根逐步减持COMEX白银期货空头至零(从高峰期的2亿盎司降至当前几乎为零),并通过ETF(如SLV)和实物市场囤积至少6亿盎司物理白银(平均成本约20美元/盎司)。 这相当于全球地上存量银的45%,使其成为最大持有人。 现在,摩根不仅是“空头”,更是潜在的“多头受益者”——银价每上涨1美元,它就能获利数亿美元。2025年价格飙升,反而让其物理库存增值巨大。
战略预测转向看多
摩根大通的内部报告显示,对2025年白银持乐观态度,预计平均价达36美元/盎司,高点可能超40美元。 这与过去压制价格的策略背道而驰。机构认为,摩根已从“操纵者”转为“顺势者”,利用工业需求和避险潮流获利,而非逆势做空。监管压力(CFTC持续监控)和市场透明度提升,也让裸卖空(naked short)风险增大。
市场环境不利于做空
当前银市纸银与实物比率高达378:1,供给短缺已引发短挤,做空易被多头“挤爆”。 摩根若出手,可能引发自身损失(尽管物理库存对冲),并招致更多诉讼。相反,它正通过AI和绿色投资布局(如1.5万亿美元产业基金),间接受益于银相关产业链。
总之,摩根大通的“缺席”不是软弱,而是精明的“空转多”。这也暗示白银牛市或将延续,但投资者需警惕回调(如美联储政策转向)。如果你持有白银,建议关注10月美联储会议和美中贸易动态。
相关文章:从游戏驿站到白银 幕后推手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