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上海区块链中心落地:数字人民币剑指全球?
腾讯最快明天发债 四年来首次
离岸人民币年内新高 人民币为什么越来越强?
中银牵头142亿闭环贷 刷新人民币国际化里程
中国正利用其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优势,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海外借款国提供机会,将美元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计价,从而享受到更低的利率优惠。
据报道,埃塞俄比亚本周正考虑将其欠中国的53.8亿美元(约合69.91亿新元)债务中的部分,转为以人民币计价的贷款形式。同时,越来越多主权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来自中国的低息资金支持。
在本月早些时候,肯尼亚已成功将其中方铁路项目的美元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计价,此举每年可为其减少约2.15亿美元的偿债负担。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政府支持这种原本用于采购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外债转换。 这些人士表示,此类举措能让借款方更便捷地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商品,从而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领域的角色。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提到,类似政策可能扩展到非洲以外地区的新贷款项目。
此外,报道强调,即便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已成为现实可行之举。因为中国当前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和经济增长放缓,需要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根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政府、政策性银行以及国际机构发行的债券和贷款总额已达680亿元人民币(约合124亿新元),相比2024年全年规模翻了一番。
我的看法:这种债务转换策略不仅是缓解借款国外汇压力的实用手段,还体现了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寻求更大话语权的长远布局。通过低利率吸引海外使用人民币,中国能逐步削弱美元霸权,促进多极化货币格局,同时也为自身出口和贸易注入新活力。不过,这也可能加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依赖,需要借款方谨慎评估风险,以避免长期经济主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