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与台湾展开一项潜在协议的谈判,此协议可能要求台湾在半导体制造以及其他高科技产业领域加大对美国的投资力度,并协助培训本土劳动力,以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
路透社援引五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在这一拟议框架下,台湾多家企业——包括全球领先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将被鼓励向美国注入新鲜资金、派驻专业人才、扩大本土运营规模,并为美国员工提供技能培训。这项举措旨在帮助美国构建更强的本土制造生态。

眼下,美国对台湾商品征收20%的关税,而台北方面正积极与华盛顿磋商降低这一税率的方案。目前,半导体产品仍享有关税豁免待遇,美国希望通过此类谈判,进一步刺激国内生产能力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和日本已先行一步,前者承诺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后者高达5500亿美元,作为交换条件,它们的大部分商品关税从25%降至15%。知情人士表示,台湾的拟议投资总额预计将小于这些亚洲邻国的规模,但会附加一些独特价值,例如支持美国兴建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分享台湾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宝贵经验教训。
不过,谈判细节仍不明朗,知情人士指出,双方何时敲定协议尚无定论,最终协议条款也可能因后续磋商而发生变动。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尚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则表示:“在特朗普总统正式公布前,所有关于潜在贸易协议的传闻均属推测。”
我对这一潜在协议的看法是,它反映了美国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延续与强化。这种通过关税杠杆撬动外资的策略,虽然短期内能提振本土就业和供应链安全,但长远来看,可能加剧全球科技产业的碎片化。台湾作为半导体供应链的核心节点,面临着两难:一方面需平衡对美投资以维持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又要防范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总体而言,这类协议或将加速“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趋势,但也可能引发区域内投资竞争的升级——韩国、日本的先例已证明,承诺规模越大,回报越丰厚。最终,台湾能否在“少投多得”的框架下谈判出平衡点,将考验其外交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