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64.18 -0.15%
|
深证成指 12907.83 1.02%
|
恒生指数 25928.08 0.13%
|
纳斯达克 23025.59 0.67%
|
日经225指数 49559.07 1.85%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495 文章
55791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SpaceX独门绝技告急!中国“破局一飞”就在周六
2025年11月26日 07:17    
收藏  
举报

最近,中国商业航天圈有点热闹。11月30日,北京的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计划首次试飞它的朱雀三号——一枚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如果一切顺利,这不仅会是中国在降低卫星发射成本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更可能成为整个商业航天从“讲故事”转向“见真章”的标志性节点。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连埃隆·马斯克都注意到了。今年10月下旬,他在社交媒体上评论了几款中国正在研发的可回收火箭,其中就包括朱雀三号。

他说,这些设计“在猎鹰9号的架构里融入了星舰的一些元素”,甚至直言它们“有潜力击败猎鹰9号”。

当然,他也没忘补一句:自家的星舰“属于另一个级别”。话虽带点调侃,但能被马斯克点名,本身就说明中国玩家已经站到了舞台中央。

要知道,可重复使用火箭曾是SpaceX独步天下的核心技术。如今,中国一批民营航天企业正快速跟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5日,全国已有超过9万家与航天相关的企业,近六成是在过去三年内成立的。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一场由政策推动、资本涌入、技术积累共同催生的产业爆发。

早在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就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此后以年均约22%的速度稳步增长。据工信部下属机构预测,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2.8万亿元。

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起来。中信证券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提到,中国企业已经能发射性能接近SpaceX早期猎鹰1号的液体燃料火箭,下一步目标正是对标猎鹰9号的中型可回收火箭。

朱雀三号正是这条路径上的关键尝试。一旦这类火箭成熟,将直接用于部署“国网”和“千帆”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它们被广泛视为中国版“星链”,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天基通信网络。同时,计算类卫星的大规模组网也将因此受益,有效缓解当前在运载能力和发射成本上的双重瓶颈。

政策层面也在悄然加码。就在朱雀三号计划首飞的同一天,工信部在湖北举行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启动卫星物联网服务的商业试运营。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近期首次设立“航天监管岗”,隶属于新成立的商业航天部门。这意味着过去分散在多个机构的审批、许可、协调职能,有望被整合进一个更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

中信证券认为,此举将显著提升商业发射审批和卫星运营许可等关键流程的效率,为行业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从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到核心技术逐步落地,再到监管体系开始成型,中国商业航天正在织就一张越来越扎实的产业网络。

朱雀三号这次发射,无论成败,早已不只是蓝箭一家公司的赌注,而是对整个生态成熟度的一次真实检验。在全球商业航天格局加速重塑的今天,中国的入局,正让这场曾由硅谷主导的太空竞赛,变得更有看头,也更有悬念。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稀土依赖太被动?宝马们想用电机黑科技破局
   林天心        2025/11/26 05:21
H200的“松绑”:美国欲擒故纵的老把戏?
   币海独步者        2025/11/26 03:56
商业航天:2026年全球投资的星辰大海
   Vicky        2025/11/24 00:24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1124期
   鲁克        2025/11/24 00:14
中国发牌对阵星链:一场太空“电信化”革命
   林天心        2025/09/12 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