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五年发布,显示美国以77.97分稳居全球AI创新榜首,中国以58.01分位列第二,双方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报告指出,全球AI创新格局呈明显梯队分化,第二梯队国家数量减少,各具特色,第三梯队多为西方发达国家,创新能力中等,第四梯队国家短板明显,亟需提升竞争力。有人称中美AI创新领跑全球,但也有人担忧梯队分化加剧全球科技不平衡。
报告基于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政策环境与人才储备四大维度评估全球AI创新。美国在研发投入、顶级模型数量与专利申请上占优,2024年发布47个显著AI模型,占全球60%。中国在产业规模与应用速度上领先,2024年AI企业数超4000家,占全球30%,AI专利申请量占全球50%。《IEEE Spectrum》指出,美国模型在聊天机器人基准测试中领先,中国模型差距缩小,2024年1月美国顶尖模型性能超中国9.26%,2025年2月缩至1.7%。中国DeepSeek以600万美元训练出竞争力媲美大模型的R1,挑战成本高企的行业现状,但有人质疑其真实性。
第二梯队包括新加坡、韩国、英国等国家,规模较2024年缩小。新加坡凭借政策灵活性与数据中心建设名列前茅,韩国在芯片制造与AI硬件投资上表现突出,英国依托学术研究与初创生态保持竞争力。《UNCTAD》报告显示,第二梯队国家在特定领域有优势,但整体创新能力与中美差距显著,2024年AI投资仅占全球15%。
第三梯队涵盖德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科技基础扎实,但缺乏突破性创新,AI专利申请量仅占全球10%。
第四梯队多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与人才短板明显,AI产业规模不足全球5%。
中美领跑得益于巨额投资与政策支持。美国2024年AI私人投资达670亿美元,占全球40%,中国投资510亿美元,占30%。《Stanford HAI AI Index 2025》显示,全球AI投资创历史新高,但集中于少数国家。美国谷歌Gemini 1.0 Ultra训练成本约1.92亿美元,凸显规模化趋势。中国通过国家AI计划与产业集群,如上海与深圳,推动应用落地,2024年AI+医疗合同额增20%。有人称中国AI应用速度全球领先,但也有人指出,核心算法依赖海外开源生态,自主创新需加强。
梯队分化带来经济影响。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达1840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至2300亿美元,中美占75%。《McKinsey》报告称,AI推动生产率提升,2025年全球GDP或因AI增1%。第二梯队国家如新加坡通过AI+金融服务,2025年GDP预计增0.8%。第三、四梯队国家因创新滞后,经济红利有限,印度与巴西AI产业贡献仅占GDP的0.2%。AI还重塑就业,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30年AI取代9200万岗位,新增1.7亿新岗位,中美占据60%新岗位。
挑战不容忽视。中美AI投资集中加剧全球数字鸿沟,《UNCTAD》警告,若不加强国际合作,第四梯队国家可能落后十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2025年美国对华25%关税与芯片限制推高AI硬件成本15%,《MIT Technology Review》指出,AI算力需求激增,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增20%,能源短缺可能制约中小国家创新。基准测试饱和问题也浮现,AI模型在通用知识、图像推理与数学领域得分过高,需新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