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周一(6月19日)援引追踪数据和市场消息来源称,由于中国的炼油厂缺乏进口配额,2023年6月份俄罗斯向中国的原油交付量几乎减半。
从2023年6月1日到6月19日,根据Refinitiv Eikon和路透社的计算的数据我们看到,从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运往中国的俄罗斯旗舰乌拉尔石油与今年5月同期相比下降了50%,平均每天仅只有212,000桶 (bpd),低于上次装载的414,000桶/日月。
原油分析师将进口下降归因于与中国的石油进口配额短缺,以及相关的中国独立炼油厂的需求下降。
Kpler 首席原油分析师 Viktor Katona 表示。
“今年5月,当乌拉尔6月装载的货物进行交易时,中国的私营炼油厂都不知道他们的进口配额量,由于没有配额,他们一直在等待,现在他们最多只能购买7月装载的俄罗斯原油。”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民营炼油商继续以折扣价抢购受制裁的ESPO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北京在今年5月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创历史新高。
俄罗斯上个月对中国的原油出货量同比增长15.3%,月度增长32.4%,达到229万桶/日,高于4月份交付的173万桶/日。
数据显示,俄罗斯在5月再次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因为该国上月出口172万桶/日,环比下降16%。
分析师表示,5月份俄罗斯石油进口激增主要是由于中国独立炼油厂的需求增加,包括恒力石化在内的主要中国企业也为俄罗斯原油进口的快速上涨做出了贡献,船舶追踪数据显示今年5月,恒力石化在东北城市大连拥有的一家日产40万桶的炼油厂收到了第一批73万桶乌拉尔货物,此外还有371万桶ESPO。
国际能源署(EIA)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不容乐观,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预期不足预期,内需动力也呈现疲软,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至86万桶/日,并且从2024年开始,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出现较为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