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78.75 -0.47%
|
深证成指 13154.1 -1.51%
|
恒生指数 25625.21 -2.53%
|
纳斯达克 22204.43 -3.56%
|
日经225指数 48088.8 -1.01%
|
陆一夫 站内编辑
3913 文章
634644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上海市长:面对外资流出 要竭尽所能为外企提供确定性
2025年10月13日 03:40    
收藏  
举报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导致外资外流的情况下,上海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将全力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稳定保障,并逐步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开放。

龚正于10月12日(周日)在第37届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后的媒体会上,回应《联合早报》提问时指出,近年来全球环境动荡,一些外资企业难免受波及,目前上海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滑。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今年前8个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达108.44亿美元,同比减少11.7%。

尽管如此,龚正强调,通过各项努力,上海吸引外资已显现积极信号。今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超4000家,保持较高水平;外资研发中心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继续向上海集中,分别达627家和1055家。

针对未来稳外资举措,龚正列出四点计划:一是激发市场需求,支持外资开拓多元市场;二是推进高标准制度开放,继续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三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确保外资享有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四是提升服务效率,将服务外资置于优先位置,并多渠道收集企业反馈,确保每项诉求都有回应。

瑞士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也回应本报提问称,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加征确实为众多跨国企业带来压力,但这也推动企业创新求变,寻找新机会。作为本届会议主席,施万表示,上海当局面对挑战并未转向保护主义,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正是为什么在地缘政治紧张环境下,我们这些成员更坚定地选择留在上海。”

从自由市场的角度来看,上海市长的这些承诺听起来相当吸引人,上海强调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保障外资国民待遇、维护市场有序竞争,以及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市场,这些举措表面上与自由市场理念高度契合——这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尤为关键,因为贸易战本质上是政府干预(如关税壁垒)扭曲了全球供应链,导致外资流出,而上海的回应似乎是在局部层面推动反向修正,强调开放而非封闭,这符合亚当·斯密式的自由贸易逻辑,能潜在地提升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然而,可信度方面,我持谨慎乐观态度。自由市场并非真空存在,它需要制度保障和一致执行,而中国整体经济模式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资源分配中仍有强大影响力。历史经验显示,类似承诺(如过去的外资优惠政策)往往在短期内奏效,但长期可能受制于中央政策变动、地缘政治压力或国内优先(如双循环战略),导致外资面临隐形壁垒或监管不确定性。例如,中美贸易战已持续多年,美国的关税和出口管制(如芯片领域)确实加速了外资多元化,但上海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外资下降11.7%,这反映出市场信号已转向谨慎——企业不会仅凭口头承诺投资,而需看到实际行动,如更透明的知识产权保护或减少行政审批。

施万的表态强化了积极一面,他指出挑战中蕴含机会,并赞扬上海的开放姿态,这从企业视角看是可信的信号,因为跨国公司如罗氏往往基于盈利计算而非意识形态决定布局。如果上海能真正落实这些举措(如通过自贸区实验进一步放宽准入),它能部分抵消贸易战的负面效应,推动自由市场式的增长。但从更广的自由市场批判来看,这可能只是“选择性开放”——政府仍保留干预权,以服务国家战略,而非纯市场驱动。

因此,可信度中等偏高:短期内外资集聚(如总部增加)显示初步成效,但长期取决于中美关系缓和和全球供应链重塑。如果贸易战升级,上海的努力可能被更高层因素稀释,导致自由市场理想难以完全实现。总体上,这值得外资企业关注,但建议结合实际数据和地缘风险进行评估,而不是盲目乐观。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外资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创10个月高 影响如何?
   以太坊信徒        2025/10/05 02:41
大A连涨后上海广东路 “股市沙龙”再现火热场面
   陆一夫        2025/08/25 07:20
65亿地下换汇惊动监管 上海却还要给稳定币开绿灯?
   币海独步者        2025/07/21 05:07
新台币大幅升值,真的是 “寿险惹的祸”?
   罗斯巴德        2025/05/06 13:27
贝莱德不还贷款放弃两栋楼说明了什么?
   钱慕白        2025/02/19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