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83.17 0.53%
|
深证成指 13527.88 0.36%
|
恒生指数 26812.74 0.71%
|
纳斯达克 22591.15 0.48%
|
日经225指数 44932.63 -0.25%
|
陆一夫 站内编辑
3890 文章
6272817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开放后会被印度人抢国内就业饭碗?中国网友热议K签证
2025年09月30日 03:58    
收藏  
举报

在美国政府将H-1B签证申请费用大幅提升至10万美元(约合12.89万新元)的同时,中国推出的针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签证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政策对比在国际媒体上备受关注,同时也在中国国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和分歧。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于8月14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在现有普通签证类型基础上新增K类签证,专门面向前来中国发展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与其他12类普通签证相比,K签证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限上提供更多灵活性。持证者入境后,可以参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以及创业和商务合作。

就在中国公布K签证政策不久,美国方面宣布对H-1B工作签证实施新收费标准。H-1B签证主要允许美国企业从海外招聘具备专业技能的外籍员工。过去,其申请费用主要包括基本费和反欺诈费,总额通常在2000至5000美元之间。新规生效后,从9月21日起,所有新提交的H-1B申请一般需缴纳10万美元的高额费用。

数据显示,这次费用调整对印度籍申请者影响最大,他们在去年美国H-1B签证获批者中占比高达71%,而中国申请者以11.7%的比例位列第二。

中美政策“一松一紧”?

地缘战略咨询公司首席策略师费勒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美国的H-1B费用改革相当于“自食恶果”,而中国选择此时推出K签证可谓时机巧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9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避免直接评论美国政策,转而强调:“中国欢迎来自全球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前来中国发展、扎根中国,一起推动人类进步,并实现个人职业成就。”

多家印度媒体对两国人才政策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报道,认为中国正在积极敞开大门。《今日印度》杂志指出,印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正面临严峻选择:美国一度是许多人职业发展的首选地,如今却越来越排外;相比之下,中国的大门正前所未有地开放。

《印度时报》则报道称,美国签证费用暴涨引发IT从业者和企业的不安,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中国K签证——被视为“中国版H-1B”——迅速成为焦点。该签证设计灵活,且无需雇主担保。

根据中国移民局的公告,K签证对申请者的年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有明确要求,但不强制要求在中国境内有雇主或邀请单位,申请流程也相对简化。相比之下,美国H-1B签证不仅需要雇主赞助,还受每年8.5万个名额的抽签限制。

中国网民对K签证的疑虑

这些印度媒体的报道被中国媒体转载后,引发部分网民的担忧:是否会吸引大量印度人前来争夺就业机会?一些人明确表示“不欢迎印度人”,甚至使用带有偏见的表述。

拥有近188万粉丝的微博博主“卢克文”发文建议,中国在发放K签证时需谨慎行事,“中国不能变成移民国家,谁让中国像如今的欧洲那样,就是历史的罪人”。

移民局8月的政策解读显示,K签证针对从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专业限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且需持有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相关机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具体标准将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公布。

图:中国网友在小红书上热议K签证

郭嘉昆在9月29日的记者会上重申,申请K签证的细节请关注使领馆即将发布的通知。

政策中“学士及以上”的学历要求,让一些网民质疑:外国本科生就一定优秀吗?军事博主“飞棉花絮”指出,“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目前缺乏明确目录或认定标准,需要等待进一步细则。“如果门槛太低或条款模糊,就会留下操作空间。”

此外,不要求国内雇主或邀请单位的条款,被视为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因为中国人要在某些城市落户,通常需先找到本地工作。

在知乎等平台上,有用户分享如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审查建议。小红书上也出现对该政策的投诉帖。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于9月29日连发多条微博评论此事。他认为,K签证尚未正式落地,反对声音已起,在全球经济低迷、就业紧缺的背景下,这很正常。

胡锡进强调,中国不会大量引入低端移民。“外交系统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已听到网上的担忧,他们不会放进一群平庸之人,给本已紧张的就业市场添乱。”

他还安慰道,印度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整体不如中国,因此中国驻印使领馆“原则上不会轻易向印度毕业生发放K签证”。

胡锡进指出,来华外国人数量不是太多,而是仍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中国现有10多种签证类型,新增一个针对青年精英的K签证,不太可能导致入境失控。

K签证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几何?

从潜在申请者的视角看,中国K签证尚缺多项关键信息,如是否提供财政补贴、就业机会是否充足、是否给予就业指导、长期居留或家属随行政策等,官方尚未详尽说明。

路透社报道称,与美国相比,中国很少向外国人授予公民身份。美国移民人口超过5100万,占总人口15%;中国境内外国人仅约100万,不到1%。

《纽约时报》分析认为,尽管中国政策显示出更开放的姿态,但吸引外国人才仍面临挑战,包括语言障碍、政治文化差异,以及永久居留路径的稀缺。

报道提到,一些印度专家认为,仅简化签证手续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转向中国,因为许多人选择美国是为了整体生活方式,而非单纯签证便利。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吸引的外籍人才多为专家。作为全球STEM毕业生大国,中国真正需求的可能是填补特定空白的顶尖人才,而非更多普通青年。

中国通过K签证展现的开放态度毋庸置疑,但是否能吸引大批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优秀STEM青年前来,仍有待观察。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网民对“抢饭碗”的担心或许来得太早。

我认为中美两国的人才政策调整反映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态势。美国通过提高H-1B费用试图保护本土就业,但这可能无意中推动人才外流到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中国推出K签证是积极信号,旨在注入新鲜活力促进创新,但需细化执行细节以平衡国内就业压力和国际吸引力。长远看,人才流动将取决于经济机会、生活质量和政策稳定性,而非单一签证便利。两国若能避免零和思维,转向合作,或许能共同受益于全球人才池。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推出K字签证 与美国争夺青年科技人才?
   陆一夫        2025/09/30 03:51
币海财经20250929丨周周大事记之国际新闻
   币海独步者        2025/09/29 03:58
丑机登场 价格不涨:库克靠印度制造和稳价续命
   币海独步者        2025/09/10 05:22
2025加密采用爆炸式增长:印美和巴基斯坦稳居前三
   流动的沙        2025/09/04 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