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艘巨型集装箱船缓缓驶入新加坡港,船主们不仅要安排货物装卸和燃料补给,还得争分夺秒地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清理船体上附着的海洋生物。这些不起眼的藤壶和藻类,每年给全球航运业造成高达300亿美元的额外燃料成本和环境污染代价。
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分领域,海王星机器人公司正悄然引发一场技术革命。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初创企业最近完成了5200万美元融资,距离其计划中2027年在美国上市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公司创始人表示,这笔资金将助力其业务拓展至全球30个国家,服务网络将覆盖从南美到中东的主要航运通道。

航运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船舶水线以下附着的海洋生物不仅增加了船体重量,更显著影响了航行效率。据测算,严重的生物污损可使船舶燃料消耗增加高达40%。海王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重达500公斤的智能机器人,它们能在24小时内完成对最大型船舶的清洁作业,即使在水流湍急、能见度低的水域也能稳定工作。
"传统上,船东们需要雇佣潜水员进行这项工作,不仅耗时更长,风险也更高。"公司创始人解释道。相比之下,海王星的机器人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通过数据收集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船体维护方案。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海王星快速扩张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多年积累的作业数据输入AI系统,训练机器人自主判断清洁路径和力度。"这就像为每个机器人配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清洁专家,"创始人形容道,"人工智能是我们能够快速扩张的最大驱动力。"
新加坡港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枢纽之一,成为海王星重点布局的市场。据估计,仅这一个港口的船体清洁需求就相当于十个普通港口的总和。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其在新加坡的月处理能力将达到约150艘大型船舶,较一年前提升六倍。
红杉资本作为早期投资者见证了公司的成长,本轮融资由Granite Asia领投,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也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加入。虽然未披露具体估值,但海王星表示已服务全球前五大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船队中的多家公司。
在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全球关键航道,越来越多的船东开始采用这种智能清洁服务。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碳排放要求日益严格,这项原本被忽视的维护工作正成为航运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从香港到新加坡,从亚洲到全球,这家以AI为驱动的公司正在重新定义船舶维护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