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如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相继被中央网信办约谈,其旗下的新闻资讯平台热搜和热榜功能被指出存在多项问题,并因此受到相关处罚。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强调热搜热榜在塑造公众认知和情绪导向方面,必须坚持正确方向,避免偏差。
《人民日报》在9月27日(周六)刊登的评论文章《热搜热榜,不能失真跑偏》中指出,网信部门近期对多家网络平台进行了约谈,并实施了一系列处罚措施。这一举措获得了许多网友的支持,同时也暴露了热搜热榜在“假、乱、偏”方面的突出问题。文章批评称,一些平台的热搜内容纯属欺骗:有些是通过金钱“砸”出来的,表面上看似热门话题,实则背后是商业交易;有些是为了追求流量而“刷”出来的,完全无视规则;还有些热搜充斥着“小作文”式的传闻,捕风捉影,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针对某些人认为热搜热榜仅由算法决定,只反映“热度”而不涉及价值观的观点,文章予以反驳:如果网络上杂草丛生,优质内容如何脱颖而出?算法是由人设计的,当然需要人为负责并接受监督。文章强调,平台不能以“算法黑箱”为借口,中国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算法提供者有义务推动算法向善向上。热搜热榜绝不能成为谣言传播、网络暴力或焦虑制造的工具,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此外,文章指出,热搜热榜对公众认知和情绪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导向。但有些平台只顾流量,推送的内容往往偏向明星绯闻、政策歪曲解读或恶性事件细节大肆曝光。这种做法不仅误导用户,还可能阻碍政策实施,冲击主流价值观。文章最后表示,平台追求盈利可以理解,但方式要正当、底线要坚守、责任要承担。只有摆脱流量陷阱,兼顾社会效益,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实现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于9月26日(周五)发布文章《这些互联网大厂为何集体被约谈》,详细介绍了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网信部门,对多家主要平台采取约谈和责令整改等措施。文章明确指出,处罚焦点在于热搜和热榜内容失当:小红书、微博、快手因热搜榜单高频推送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阿里巴巴的UC浏览器则在热搜主榜密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事件词条,且非来自权威来源;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则在热搜榜单推送不良信息,并在落地页置顶相关话题。
涉事平台均已公开回应,表示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组建整改工作组,并推进热搜热榜的生态治理。
这反映了数字时代内容平台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挑战。热搜热榜作为算法驱动的机制,本应帮助用户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容易被操纵成流量工具,导致信息生态恶化。强调算法的责任和导向性是必要的,能促进更健康的网络环境。不过,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在治理中避免过度干预,确保创新空间,同时鼓励平台通过透明机制提升内容质量,最终惠及用户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