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越来越像财富管理机构对待股票指数、房地产基金和黄金那样——成为长期投资组合的结构性组成部分。
这种转变并非出于本能。Sygnum 银行发布的《2025年未来金融报告》证实了这一点,该报告调查了广泛的专业投资者、机构和高净值人士。报告的重点并非人们仍在购买加密货币,而是他们购买加密货币的原因。
去年,大多数投资者表示他们追逐加密货币是看中了其可能带来的暴涨潜力。但这种想法如今已不再盛行。

现在,大多数投资者对待数字资产的态度与对待蓝筹股的态度类似:是为了优化投资组合的配置,而不是为了追求改变人生的巨额回报。
换句话说,动机已从感性转向理性。风险偏好并未消失,但它不再是主要驱动力。这项调查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比特币已经从“投机交易”类别转变为“避险”类别。
那些曾经购买比特币是为了致富的人,现在购买比特币的理由与购买黄金的理由相同——为了避免贫穷。
影响这种行为的因素包括政府债务不断攀升、全球货币前景不明朗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加密货币作为风险对冲工具的声誉或许最初只是网络上的一个梗,但到了2025年,它已体现在资产配置模型中。
推动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目前市场上大量涌现的受监管投资产品。ETF 浪潮——仍在持续增长——已经改变了加密货币投资的心态。
调查显示,投资者不仅对比特币和以太坊基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多资产和支持质押功能的架构也同样关注。许多投资者不再试图择时入市,而是希望将收益创造外包给受监管的、打包好的投资工具。
人口结构的最大变化发生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高净值人士不再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而是将两位数比例的可投资财富投入加密货币,并将其纳入遗产规划和长期财富保值计划。
该报告将这一群体描述为最坚信加密货币具有持久性的群体。尽管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投资者仍然认为监管是加密货币普及的最大障碍。托管安全性和价格波动性紧随其后。
然而,矛盾的是,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年监管的透明度已经显著提高,并增强了加密货币的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