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70.02 0.87%
|
深证成指 12777.31 1.53%
|
恒生指数 25894.55 0.69%
|
纳斯达克 22872.01 2.69%
|
日经225指数 48659.52 0.07%
|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6685 文章
1138690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英国高教正在“自断财路”?签证收紧重创国际招生
2025年11月25日 08:52    
收藏  
举报

曾几何时,英国大学凭借百年学术声誉和全球吸引力,稳坐国际教育出口的头把交椅。如今,这一支柱产业却正经历多年来最严峻的放缓——不是因为教学质量下滑,而是政策亲手扼住了自己的咽喉。

签证限制层层加码、拟议中的学费附加税步步紧逼,海外学生望而却步,大学财政捉襟见肘,曾经风光无限的英国高等教育,正滑向一场由内而外的信任危机。

其中,商学院首当其冲。作为英国高校收入的核心引擎,商学院吸纳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贡献了最大份额的学费收入,而其研究生项目中高达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海外。

这种高度依赖如今成了致命软肋。英国特许商学院协会(CABS)数据显示,今年近五分之二的商学院国际研究生入学人数下降;MBA 项目尤为惨淡,主因是政府禁止大多数国际学生携带家属入境的新规。

巴西企业家里卡多·乌尔索便是典型受害者——他选择入读曼彻斯特商学院,看重其学术实力与性价比,却不得不独自赴英,与结婚13年的妻女分离。

“远离家人真的很难熬,”他说。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认为英国是最佳选择,这恰恰凸显了英国品牌的残存魅力。

然而,这种魅力正在迅速消退。教育咨询机构 CarringtonCrisp 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在潜在商科留学生心中的首选地位虽暂未动摇,但优势已明显收窄。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2027年起,毕业生签证期限将从两年缩短至18个月,叠加对国际学生学费征收6%附加费的提案,进一步削弱竞争力。

伦敦贝叶斯商学院院长安德烈·斯派塞直言:“毕业后工作签证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学生犹豫不决。”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3月前一年,英国发放的学习签证同比减少10%,商科研究生申请人数下降4%。

尽管牛津大学移民观察站指出,国际生减少部分源于全球经济动荡——如尼日利亚货币危机导致赴英人数锐减——但不可否认,英国政策的转向才是关键推手。

脱欧后,英国高校曾成功以亚非拉市场弥补欧盟生源流失,展现出惊人韧性。但如今,这套“替代策略”也面临极限。面对财政压力,许多院校被迫裁员,预算大幅削减。CABS主席斯图尔特·罗宾逊警告,行业正进入紧缩周期。

然而,一项拟议中的学费附加税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测算,若对英格兰地区海外学费征收6%附加费,大学年收入将减少6.21亿英镑。

英国大学国际协会(UUKI)主任杰米·阿罗史密斯痛批:“这实际上是在对国际学生征税”,并将迫使高校挪用科研与教学资金填补缺口。

伦敦商学院院长谢尔盖·古里耶夫强调,转嫁成本行不通——国际学生对价格极度敏感,加之美元走弱,以美元计价的学费实际负担加重,进一步抑制需求。

讽刺的是,国际学生对英国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UUKI 数据显示,2021-2022届国际生为英国带来374亿英镑净收益。如今,这项高回报产业却因短视政策濒临萎缩。

部分院校试图突围:曼彻斯特等区域强校凭借较低生活成本维持吸引力,本科留学需求在新兴市场有所上升,数字技能类课程亦见增长。但整体而言,市场正在分化,传统优势领域持续失血。

面对危机,业界发出统一呼声:政策需要稳定与清晰。阿罗史密斯呼吁:“我们必须传递明确信息——我们欢迎国际学生。”

否则,当法国 INSEAD、德国 WHU 乃至新加坡、澳大利亚高校加速抢夺全球人才时,英国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帝国,或将从“全球首选”沦为“次优选项”。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清华+牛津+京大:顶尖大学都爱和瑞波一起玩区块链!
   Raoul        2019/11/23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