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裁决由印度法官 N. Anand Venkatesh(文卡特什)作出,裁定数字货币可以拥有与其他动产类似的所有权和法律保护。这一裁决可能会重塑该国未来的加密诉讼。
法院并没有将加密货币视为投机资产,而是将 XRP 等代币描述为“可移动、可识别且可通过加密密钥进行私人控制的”,从而在财产法框架内赋予它们独特的法律身份。
引发这一先例的案件始于印度最著名的交易平台之一 WazirX 交易所遭遇的网络攻击。此次攻击发生在2024年7月,导致价值约2.3亿美元的以太坊(ETH)资产被盗,并导致用户账户被冻结。
受影响的用户中,有一位投资者在黑客攻击发生前几个月购买了3532枚 XRP,价值约19.8万卢比。她的资金从未与被盗的以太坊代币直接关联,但她发现自己的账户被锁定,资产无法访问。

她寻求司法干预,辩称其持有的瑞波币(XRP)由交易所托管,因此与受损资金分开。她请求法院根据《仲裁与调解法》(1996年)第9条提供保护,以防止其资产被重新分配——该条款允许法院在仲裁结束前保护有争议的财产。
该交易所的运营商 Zanmai Labs Pvt Ltd 反驳称,其母公司 Zettai Pte Ltd 的新加坡法院指令对其有约束力,要求用户分担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该公司声称,由于该争议属于外国仲裁规则,印度法院缺乏管辖权。
文卡特什法官断然驳斥了这一论点。他澄清说,由于瑞波币的购买是通过印度银行账户进行的,因此马德拉斯高等法院拥有完全管辖权。他进一步强调,此次违规涉及基于以太坊的代币,而非瑞波币,并且投资者的资产并未受到黑客攻击的影响。
法官在其书面意见中引用了《所得税法》(1961年)第2(47A)条,该条将加密货币定义为虚拟数字资产(VDA)。他得出结论,数字货币符合被视为财产的所有条件:它们可以由个人通过私钥拥有、转让、估价和控制。
该判决还标志着印度对加密资产的法律理解发生了转变:不再将其视为投机工具,而是将其视为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数字财产。这一解释为加密货币持有者在法庭上主张所有权提供了新的理由,特别是在交易所管理不善或黑客事件的情况下。
文卡特什法官并没有止步于分类。他的裁决向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强调需要制定与传统金融行业相当的公司治理标准。
他指示交易所隔离用户资金,实施独立审计,并执行严格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管控,以维护市场诚信。
法院还强调了本地监管实体(例如在金融情报部门(FIU)注册的 Zanmai Labs)与 Zettai Pte Ltd 和币安等离岸公司之间的区别,这些公司仍不受印度管辖。
通过确立这一界限,该判决强调,任何为印度客户提供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对印度监管机构和法院负责,无论其是否与海外有关联。
此案迅速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尤其是在 XRP 持续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分类争论焦点的背景下。法律专家认为,该判决是亚洲对加密货币所有权最重要的司法认可之一。
通过将加密货币等同于动产,印度司法部门实际上为数字资产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追回的基础——而许多司法管辖区对这一领域的规定仍然不够明确。
对于通常被定位为机构支付系统桥梁货币的 XRP 而言,该裁决增强了其合法性,并可能鼓励其更广泛地融入受监管的金融基础设施。
印度承认加密货币为财产,标志着数字法律发展的关键时刻。最初围绕冻结 XRP 的争议,如今已演变成一项开创先例的声明,其影响范围可能远超印度国界,影响立法、税收和监管方式。
正如印度法官文卡特什所指出的,法院现在将在塑造数字经济中创新与问责之间的平衡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这项裁决确保了印度的加密货币所有权现在既受到法律保护,也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