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46.74 0.18%
|
深证成指 13080.09 -0.00%
|
恒生指数 25838.05 -0.35%
|
纳斯达克 22432.85 -1.21%
|
日经225指数 48537.7 -0.34%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556 文章
4996542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研究显示:美国是中国全球贷款活动的最大受益国
2025年11月19日 06:28    
收藏  
举报

根据AidData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11月18日),过去23年间(2000-2023年),中国向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官方机构提供的贷款与赠款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已大幅超过世界银行同期对外放贷规模。

长期以来,外界习惯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最大债主”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主力,但最新数据表明,北京的对外信贷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向:中国正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高收入国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大幅压缩对低收入国家的传统基建贷款。

具体来看:

2000年,中国对外贷款的88%流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2%。

同期,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贷款占比则从24%飙升至76%。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全球南方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的年度贷款承诺额已从2016年的峰值750亿美元跌至2023年的不到1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信贷投放快速增长:

英国获得约600亿美元

欧盟整体获得1610亿美元

美国成为单一国家最大受益者,累计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官方信贷,涉及近2500个项目

这些资金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据中心、液化天然气终端、机场航站楼扩建、油气管道等高技术或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国有银行和企业深度参与了得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LNG项目、北弗吉尼亚数据中心、纽约肯尼迪机场和洛杉矶机场新航站楼、马特宏天然气管道、达科他输油管线等标志性项目。

这种转向其实非常理性,甚至可以说是“迟到的理性”。

过去十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早期阶段向高风险、低回报的传统基建项目投放了巨额资金,结果是大量债务重组、项目停滞和政治争议。现在北京明显在做两件事:一是把钱投向违约风险更低、现金流更稳定的发达国家项目;二是把资金集中到对中国自身产业升级真正有战略价值的领域——芯片、AI、清洁能源、数据中心这些恰恰是中美欧都在激烈争夺的赛道。

对美国来说,这件事最耐人寻味:一边在政治上把中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一边却在经济上成为中国官方信贷的最大单一接受国。这本身就说明,资本的逐利属性和地缘政治的对抗逻辑并非总能完全重合。美国企业、地方政府和消费者从更低成本的中国融资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中国则通过这些项目嵌入美国最核心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供应链,换取技术和市场准入。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双向绑定”:中美越是对抗,越需要通过这种隐蔽的金融纽带维持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未来如果美国真的想在关键领域“去中国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融资成本上升和项目延误的现实压力。反过来,中国也在用这种方式悄悄把自己从“发展中国家债主”的旧标签,升级为“全球高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资本与技术伙伴”。

这不是简单的“债务陷阱”叙事所能解释的,而是大国博弈进入更复杂阶段的典型体现。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韩国十大出口产业半数已被中国超越!五年内或全线吃紧?
   Vicky        2025/11/19 03:55
印了这么多钱,房价就一定会涨?
   鲁克        2025/11/19 03:48
A股一周前瞻:市场4000点反复震荡 哪些板块有望爆发?
   以太坊信徒        2025/11/16 02:01
中国投资创最大跌幅?房地产拖累经济
   币海独步者        2025/11/15 06:48
为银行和区块链搭桥?IBM推出数字资产天堂
   流动的沙        2025/10/28 03:10
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4.8% 符合预期
   币海独步者        2025/10/21 06:24
中国在秘鲁建巨型港口 连接亚洲与南美
   陆一夫        2024/02/01 03:34
中国有意从壳牌接手俄罗斯天然气项目股权
   陆一夫        2022/04/22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