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于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宏观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这是年内最低增速,与市场预期一致。该季度增速较第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国际环境动荡和国内转型压力影响。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通过答记者问形式解释称,三季度增速下滑源于多重因素叠加。从全球视角看,一些国家推行关税壁垒,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上升,发展环境日益严峻。从内部来看,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阶段,新旧动能切换引发短期阵痛,积累的结构性难题尚未完全解决,部分行业增长势头减弱,从而拖累整体增速。不过,这些挑战属于发展转型的正常现象,中国经济历来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壮大。
发言人同时指出,尽管增速有所减缓,但经济运行仍保持稳中向好的基本格局。从增长幅度而言,4.8%的水平远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对于体量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不易。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年产出。
展望全年,发言人认为,实现约5%的增长目标具备坚实基础和支撑,但必须通过艰苦努力才能达成。前三季度整体增长为5.2%,为年度目标奠定良好开端。新兴生产力加速发展,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此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将为经济稳定提供保障。
发言人强调,今年中国采取更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对稳增长发挥关键作用。近期出台的扩大服务消费政策、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等举措,将形成协同效应。中国拥有广阔的政策空间、多样化的工具储备,能够有效应对风险。
积极信号也在显现。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回升;中秋和国庆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接近8.9亿,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活动火爆,反映出经济韧性和活力。
总体而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增大和内部难题增多,但各部门协同应对,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取得宝贵成果,运行态势平稳向好。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地缘冲突等挑战,中国实现5.2%的增长,彰显了其在不确定环境中的适应力和抗压性。在主要经济体中,这一增速位居前列,中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可靠引擎。
发言人表示,中国经济的“稳固格局、进步势头和韧性特征”未变,具有强大支撑。“中国经济如一片大海,能经受风浪考验。”然而,也需清醒认识外部不确定性增多、结构性矛盾显现、企业压力增大等问题。下阶段,将加强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强化国内循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预期,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需付出艰苦努力”这一观点,我认为官方传递出一种谨慎乐观的情绪和信号。一方面,它承认当前挑战的严峻性,包括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内转型阵痛,避免了过度自信的表态,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强调政策储备、经济韧性和积极因素累积,传递出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暗示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号召各方共同努力。这是一种平衡的信号:既不低估困难,以免引发市场恐慌,也不夸大成就,以保持警惕性,最终旨在提振预期、凝聚共识,推动经济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