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65.23 -0.62%
|
深证成指 12895.11 -2.54%
|
恒生指数 25441.35 -1.73%
|
纳斯达克 22694.61 2.21%
|
日经225指数 46847.32 -2.58%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504 文章
484477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社会热点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浙江推“春秋假”政策提振消费?现实可能没这么理想
2025年10月14日 05:57    
收藏  
举报

为扩大国内服务消费,中国浙江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其他省份如湖北、广东、江苏和四川等地也在积极探讨或开展试点。新华社在上周六(10月11日)从教育部门获悉,浙江的11个地级市已全部出台相关文件,使其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该制度的省份。

春秋假是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额外设置的短期假期,与传统的寒暑假有所区别。根据央视报道,杭州早在2004年就开始试点春假,每年安排在4月底,后来调整至5月前后,而秋假则多在10月前后。今年,浙江多数城市将秋假定在11月,与周末衔接,形成约5天的连续假期。湖北利川和广东佛山今年分别试点春假或春秋假,江苏和四川的教育部门也在研究相关事项。

这一举措源于中国商务部等九部门于9月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春秋假设置,同时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长,以增加旅游等服务消费机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分析,这一假期调整有望打破传统假期消费集中的弊端,释放错峰需求潜力,预计三到五年内每年可新增约5000亿元至800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至1.66%。

不过,该制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中高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部分家长担心额外假期会影响孩子学习进度。此外,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原本寒暑假已存在“孩子放假、家长上班”的难题,春秋假可能进一步加重这一负担。

在分析这个措施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时,我认为它在理论上具有积极潜力,但实际效果可能受限于当前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从正面来看,春秋假能有效分散假期消费,避免像黄金周那样的资源挤兑和价格暴涨问题。例如,通过增加短途旅游机会,它可以刺激家庭出游、餐饮和住宿等服务消费。根据杨宜勇的测算,短期内可能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至0.6%的增量,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将部分长假消费转移到春秋季,并激活原本因拥挤而放弃出行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旅游业季节性波动,促进相关产业均衡发展,尤其是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能带动更多亲子游和休闲消费。

然而,从现实角度看,其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可能不如预期强劲。中国当前经济面临疲软态势,零售额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不稳。根据近期数据,假期消费增速已明显回落,如今年“黄金周”前四天重点零售和餐饮销售额仅增长3.3%,远低于五一假期水平。这反映出消费者信心不足,即使增加假期,也难激发大规模支出。X平台上的讨论也显示,许多网友质疑这一政策,指出家长上班时孩子无人照管,反而可能增加家庭负担而非消费欲。此外,如果没有同步落实职工带薪年假或灵活工作制,春秋假更多会成为“孩子放假、家长焦虑”的模式,无法真正转化为消费动力。总体而言,在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这一措施的边际效应有限,可能仅在富裕地区或有假期的家庭中见效,而非全面提振内需。

至于能否普及这项政策,我认为可能性存在,但需克服多重障碍并逐步推进。首先,浙江作为试点省份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全省推行已覆盖所有地市,其他地方如湖北和广东的局部试点也在进行,这为全国推广提供了数据基础。如果试点显示出对教育和消费的双重益处(如错峰旅游缓解资源压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政策或能在3-5年内扩展到更多省份。但关键挑战包括: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学校可能更容易适应,而农村或乡镇中学面临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额外假期可能加剧教育不均;家长反馈强烈,许多人担心学业影响和托管难题,X上已有声音呼吁配套企业年假制度。此外,政策需平衡总假期天数不变的原则,避免缩短寒暑假引发更大不满。如果政府能出台托育支持、弹性工作等辅助措施,并通过数据监测调整(如商务部政策中提到的优化假期安排),普及前景较乐观。但若经济压力持续,消费疲软未解,这一政策可能停留在局部探索阶段,而非全国性制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长假旅游数据:出行人数创新高 人均支出却降至三年低点
   陆一夫        2025/10/10 04:42
中国二手房销售均价9月跌0.74% 连续41个月下滑怎么看待?
   陆一夫        2025/10/06 02:30
国庆中秋假期过半:消费文旅升温 重点零售销售额增3.3%
   陆一夫        2025/10/06 01:30
1至8月中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 怎么看待?
   以太坊信徒        2025/09/29 05:42
稳住信心!中国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
   以太坊信徒        2025/03/31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