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97.56 0.21%
|
深证成指 13096.03 -1.02%
|
恒生指数 25837.64 -0.20%
|
纳斯达克 22694.61 2.21%
|
日经225指数 46776.01 -2.73%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50 文章
39964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航运新战场:7亿美元账单谁买单?
2025年10月14日 02:33    
收藏  
举报

美中之间的贸易较量,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关税数字游戏。它正悄然渗透进全球贸易的血脉之中,从远洋巨轮的航迹到港口码头的吊机,每一处都在承受着地缘政治带来的震荡。

最近,一场围绕商船港口费用的相互加码,让这场博弈的边界再次被拓宽。美国宣布对中国所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并逐年递增;中国随即宣布对等反制。这看似是航运领域的技术性调整,实则是一场深层次战略对抗的延续,其影响远超行业本身。

表面上,这些措施的直接冲击似乎有限。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本就凤毛麟角,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量也远不及中国对美出口的规模。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背后那种“你出一招,我回一式”的对抗逻辑正在固化。

无论是技术封锁、企业制裁,还是如今连航运通道都被贴上标签,双方的互动模式已从贸易争端演变为系统性对峙。这种“镜像回应”正在不断蚕食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也让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蒙上阴影。

美国推动这项政策的初衷,是试图重振其日渐凋零的造船与航运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商船队规模持续萎缩,如今远洋运输几乎完全依赖外国船队。

美方认为,中国在造船补贴、港口运营等方面存在结构性优势,对美国产业构成“不公平竞争”。工会组织将这一政策视为扭转颓势的契机,希望高昂的费用能迫使航运公司转向美国船只,从而重建本土海事能力。

但现实远比设想复杂。尽管马士基、达飞海运等国际航运巨头表示短期内愿意承担新增成本,业内普遍认为,这笔账最终会通过运费转嫁给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美国零售业代表指出,仅靠对中国船只征费,并不能解决美国造船业长期投资不足、产业链断层等根本问题。相反,这可能进一步挤压本已紧张的全球物流网络。

成本的急剧上升正迫使全球航运企业重新评估航线与资产配置。地中海航运、达飞海运等公司已开始紧急调整船队,优先使用非中国制造的船舶执航美线。

数据显示,仅中远海运一家,在新规实施后的第一年就可能面临约7亿美元的额外支出,其子公司东方海外也将承担近4亿美元。一艘满载1万标准箱的货轮,单次靠港就可能被征收数百万美元的费用,这无疑将压缩其运营空间。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运力的潜在收缩。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驶往美国的亚洲集装箱运输量可能出现两位数下滑。运力减少将直接推高运费,并可能在节假日消费旺季导致货架空置。

码头工人、卡车司机、仓储从业者等整个物流链条上的群体都将受到冲击。国际航运公会警告,承运人可能为规避风险而减少停靠美国港口,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这一切正发生在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11月10日,美方设定的中美贸易新协议谈判截止日期。在此之前,双方已在关键矿产、农产品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博弈。

中国已采取包括对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等一系列反制措施。中方强调,港口费是“为维护产业合法权益和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而采取的必要防御性行动”。

当航运通道被赋予地缘政治的色彩,全球贸易的底层逻辑正在被改写。这场始于劳工诉求的港口费之争,已演变为一场牵动全球物流格局的深层对抗。贸易战的涟漪,正悄然汇聚成一股难以逆转的暗流。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VIX飙升 美股重演暴跌 黄金上涨
   币海独步者        2025/10/11 01:19
50亿基金 美国开启对华稀土漫长脱钩
   林天心        2025/09/25 08:41
美国版“一带一路”溃败?IMEC困于地缘政治的铁壁
   林天心        2025/09/15 02:02
特朗普亚洲关税闪电战撬动中美谈判
   子鱼        2025/07/25 04:50
越南370亿美元出口悬于特朗普关税一线
   林天心        2025/07/24 07:21
航运集团开始避开霍尔木兹海峡
   大存        2025/06/24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