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市场周一呈现分化走势,澳大利亚和韩国股市上涨,日本股市下跌,香港恒生指数开盘价走高。这一涨跌互现的格局,折射出全球投资者在多重不确定因素下的谨慎情绪。
本周,从货币政策走向到政府停摆风险,从通胀数据到政治更迭,一系列关键事件将密集登场,可能深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短期走向。
澳大利亚央行本周召开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维持3.6%的现金利率不变。然而决策环境正变得愈加复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指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第三季度通胀存在显著上行风险,同时经济活动数据也呈现周期性回暖迹象。
但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疲软与工资增长放缓又构成制约因素,使央行在抗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面临两难。这种数据矛盾令政策制定者处境艰难,也增加了市场对后续利率路径的猜测。
上周五,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标普500和纳指分别上涨0.65%、0.59%和0.44%,终结了此前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下跌。不过,全周来看,主要指数仍录得跌幅。这一波动背后,是市场对通胀与政策路径的持续权衡。
美国8月核心 PCE 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2%,符合预期,但同比仍高达2.9%,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而经通胀调整后的消费支出增长0.4%,超出预期,显示出消费者韧性仍在。这种“通胀顽固、消费稳健”的组合,令美联储在降息节奏上保持审慎。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因素推升能源价格。特朗普对俄罗斯石油买家施压,叠加美元走弱和美国通胀数据强于预期,推动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70美元/桶,创7月底以来新高,全周涨幅超5%,录得以色列—伊朗冲突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韩国宣布已与美国就汇率问题达成共识。韩方表示,美方认可韩国不符合“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此举有助于避免额外关税,并为双方在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铺平道路。
中国方面,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4%,显著扭转7月下滑1.5%的颓势。其中,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2%,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飙升22.1%,消费品制造业亦由负转正,显示出工业领域全面回暖的积极信号。
然而,真正的考验集中在本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将于9月30日耗尽,若国会未能在此之前通过临时支出法案,政府或于10月1日停摆。
目前两党在医疗支出等问题上僵持不下,市场评估关门概率已超75%。一旦发生,不仅将拖累 GDP 增长(预计每停摆一周减少15个基点),还可能导致10月非农、CPI 等关键数据延迟发布,进而干扰美联储10月议息决策,显著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经济数据方面,中美9月 PMI 将于本周公布。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 PMI 为49.4,市场高度关注9月能否重返50以上的扩张区间。美国也将公布9月 ISM 制造业 PMI,此前该指数已连续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市场期待看到新订单改善趋势是否延续。
美国9月 ADP 就业数据和非农报告分别将于10月1日和3日出炉。8月非农仅新增2.2万人,远低于预期,若9月数据继续疲软,将强化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但政府停摆风险可能使这些数据发布推迟,令政策制定更加困难。
日本自民党计划于10月4日举行总裁选举,现任首相石破茂已宣布辞职。华泰证券预计新首相将于10月上任,而高市早苗等财政扩张派候选人胜算较高,或对日元、日债收益率及全球风险资产产生外溢影响。
此外,韩国自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施临时免签政策,机器人龙头企业宇树科技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 IPO 申请,而 A 股因中国黄金周(中秋国庆双节)休市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