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19.08 -0.41%
|
深证成指 12450.73 -0.70%
|
恒生指数 25538.06 1.26%
|
纳斯达克 22273.08 0.88%
|
日经225指数 48625.88 -2.40%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485 文章
544310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特斯拉的“供应链财技”:在美“去中” 在华“深耕”
2025年11月24日 03:03    
收藏  
举报

在全球供应链越来越被地缘政治牵着鼻子走的今天,特斯拉正尝试走出一条“左右兼顾”的路。

据《特斯拉杂志》报道,这家电动车巨头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逐步停止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车辆中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以规避潜在的关税风险和贸易摩擦。

这一举动看似是企业层面的调整,实则呼应了美国近年来推动供应链“去风险化”的整体战略,也凸显出跨国公司在中美科技角力夹缝中的现实困境。

迈阿密汽车投资平台MCQ Markets分析认为,特斯拉正在打造两套截然不同的供应链体系:在美国市场加速“去中国化”,推动本地化和多元化,以确保继续享受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而在中国,则完全扎根本地,深度依赖中国的电池和零部件技术。

这种“双轨制”策略表面上灵活务实,但执行起来并不轻松——毕竟,同时满足两个高度对立的市场规则,本身就充满张力。

不过,业内普遍对“彻底脱钩”持怀疑态度。有观点指出,尽管美国正通过“外国实体关切”等新规则,将宁德时代这类企业贴上“中国军工企业”标签,试图以“经济安全”为名重构供应链。

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亚洲制造业生态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尤其是在关键矿产和电池材料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切断。

迈阿密大学供应链与运营管理系的研究也提醒,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切换从来不是快进快出的游戏。一个新供应商通常需要长达两年时间才能通过全套质量认证。

特斯拉早年就曾因急于更换供应商,结果不得不动用加州昂贵的人力重新加工整批零件,得不偿失。如今即便推进“去中国化”,很可能也只能在一级供应商层面做文章,二级甚至更下游的环节,仍会间接依赖中国提供的组件。

成本问题更是绕不开的坎。MCQ Markets指出,这将是特斯拉此轮调整的最大挑战。尽管美国近年不断强调“工业回流”,但在电动车核心技术——尤其是电池、电驱系统和智能化平台方面,中国已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

该机构警告,如果中国持续主导整个技术栈,美国企业可能面临长期被动。为此,特斯拉正与英特尔等本土企业合作,试图将芯片等关键部件生产带回美国,马斯克甚至将其称为“特斯拉万亿工厂”(Tesla terafabs)。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并非孤例。苹果等科技巨头也在尝试将部分产能转移出中国,这场由政治驱动的供应链重组浪潮,正在考验企业的战略耐心与执行韧性。MCQ Markets认为,如果特斯拉能在三年内将中国零部件占比压到20%以下,虽未实现100%“脱钩”,但已具备实质意义。

说到底,在美中科技竞争日益制度化的背景下,“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划算。业内普遍的看法是,这种理想化的切割“既不实际可行,也并非真正具有成本效益”。

特斯拉的双轨策略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务实选择,但能否在效率、成本与政治压力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特斯拉的“英伟达时刻”何时到来?马斯克给出了最关键的答案
   Vicky        2025/11/19 03:55
币海财经20251110丨周周大事记之国际新闻
   币海独步者        2025/11/10 05:07
中国同意荷兰派人来谈 安世半导体风波或迎转机
   以太坊信徒        2025/11/09 03:23
机器人量产开启:马斯克万亿薪酬对赌与行业洗牌
   Vicky        2025/11/07 06:35
中美经贸磋商在吉隆坡落幕 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的关税
   以太坊信徒        2025/10/27 07:43
特斯拉CEO称:将回归明年1月的财报会
   流动的沙        2021/11/30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