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69.71 0.24%
|
深证成指 13226.13 0.39%
|
恒生指数 25898.44 -0.21%
|
纳斯达克 23348.64 -2.04%
|
日经225指数 50212.27 -2.50%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535 文章
493419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被博裕收购后 中国星巴克能否体面的进入9块9时代?
2025年11月05日 04:07    
收藏  
举报

星巴克将其中国业务的控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这标志着这家美国咖啡连锁企业终于找到了本土合作伙伴,从而减轻了部分运营负担,并以合资形式继续参与中国激烈的咖啡市场角逐。

11月4日,星巴克公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博裕资本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管理星巴克中国业务。博裕将持有合资公司最高60%的股份,星巴克则保留40%的股权,同时继续掌控品牌和知识产权,向新公司提供授权。

在交易定价方面,博裕以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不包括现金和债务)购入相应股份,预计在获得监管批准后,于2025年3月前完成。根据彭博社报道,博裕还正在与银行讨论约14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此项交易。如果顺利成交,这将成为今年中国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案之一。

一些中国网友觉得博裕捡到了便宜,因为按40亿美元占60%股份计算,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整体估值仅约67亿美元,与星巴克自己评估的超过130亿美元存在差距。

不过,根据星巴克的官方声明,其130亿美元估值是综合考虑了股权出售收益、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以及未来十年或更久远的授权费收入。因此,通过这次交易,星巴克不仅保留了品牌权益和部分股权,还获得了现金注入,并能持续收取费用,实现“轻资产”模式,并未处于劣势。

分析人士也表示,博裕并非占了大便宜——在中国消费环境疲软、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主导星巴克运营,将面临高风险和高投入。

星巴克减轻负担

自1999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星巴克在中国已扩展至超过8000家门店,贡献了公司约8%的收入,仅次于美国本土市场。但像许多西方品牌一样,它正遭遇本土新兴品牌的强劲挑战,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外资品牌认可度的下滑。

据欧睿国际数据,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42%高峰降至2024年的14%。本土品牌瑞幸咖啡以35%的份额领跑,而成立仅不到五年的库迪咖啡也占据了12%。

在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新增了790家门店,创下纪录,但整体营收同比下滑1.4%,同店销售和平均客单价均下降8%。

面对市场上低至9.9元甚至6.6元的连锁咖啡,以及遍布街头的精品咖啡店,星巴克需加大投资以维持规模和品牌影响力。BTIG分析师彼得·萨莱估计,星巴克每年在中国投入超过4亿美元,占其总资本支出的20%至25%。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由于中国运营日益艰难,一些投资者早前就建议星巴克出售本地业务。2024年上半年,前CEO纳思瀚曾提出引入外部投资的想法。

如今与本土伙伴合作,是星巴克面对增长瓶颈后的重大战略转变,同时为自己保留了未来收益潜力。星巴克表示,这次合作是“关键里程碑”,体现了其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

博裕的资源与挑战

对投资者来说,星巴克仍是优质资产。中国咖啡和茶饮市场规模巨大且持续扩张;相比瑞幸的2.6万家门店,星巴克中国的8000家仍有巨大下沉市场潜力。在定价高于多数竞争者的前提下,它仍保持增长,展现出品牌溢价和韧性。

从财务视角,连锁咖啡业务现金流充沛,便于银行融资,也为机构提供杠杆机会。今年星巴克中国调整策略,如开设免费“自习室”、推出更多无糖和创新饮品、降低部分产品价格等,推动前两个季度销售额分别增长5%和8%,吸引了更多目光。

今年6月,星巴克中国向潜在买家路演,吸引了30多家竞购者,报价达其2025年预计EBITDA的10至15倍。9月,博裕、凯雷、红杉中国、春华和殷拓进入最终轮。

博裕作为实力雄厚的竞标者,其在中国的人脉和资源是星巴克的关键考虑。公开资料显示,博裕创始人包括江泽民之孙江志成、前TPG合伙人马雪征、香港投资人童小幪和中国平安前总经理张子欣。早期投资者有淡马锡和李嘉诚基金会,管理双币基金,资产规模超300亿美元。

博裕专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房地产、基建和风投,投资涵盖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小红书、宁德时代、药明康德、蜜雪冰城和希音等,领域涉及互联网、金融、教育、医药、消费、物流、电商和数据中心。

今年上半年,博裕收购北京SKP商场约45%股权,并控股金科服务。彭博社认为,其在地产和物业方面的专长,能助星巴克优化门店网络。

双方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将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星巴克CEO布赖恩·尼科尔表示,博裕的本土经验将加速在中小城市和新兴区域的扩张。

许多中国网友期待“本土化”后星巴克更亲民,有人说:“如果不从30元降到9.9元,我还是选瑞幸。”

艾媒咨询显示,2025年上半年,“性价比”成为62%咖啡消费者的首要因素。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中低端,2024年2000亿元规模中,15元以下占比45%,而30元以上高端从28%降至19%。

价格优化有助于增长,但星巴克需坚守定位。博裕合伙人黄宇铮称,将维护高端品牌形象,同时探索更创新、本土化的体验。

虞坚向彭博社指出,博裕需平衡“高端坚持”和“价格竞争”,否则可能影响长期盈利。

界面新闻分析,博裕可借助阿里巴巴和蚂蚁的投资经验,提升星巴克门店、APP和会员系统,并利用地产资源获取更好位置。

也有人担忧,本土化后星巴克可能“卷入内卷”,员工为追求效率而变得急躁。

无论如何,与26年前相比,时代已变。星巴克不再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启蒙者,如今需在本土品牌和资本主导的环境中,学习以中国方式运营。

我认为这笔交易体现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转变。星巴克通过“轻资产”模式,既规避了运营风险,又保留了长期收益潜力,而博裕则凭借本土资源有望注入活力,推动扩张。但在价格战和消费下行压力下,挑战不小——如果博裕能巧妙平衡高端定位与本土化创新,或许能重振星巴克的竞争力;否则,可能进一步稀释品牌价值。总体来看,这反映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成熟,本土资本正主导话语权,外资需更灵活合作才能立足。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星巴克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 博裕资本能否开启新篇章?
   以太坊信徒        2025/11/04 06:31
星巴克中国宣布降价 网民:力度不够
   以太坊信徒        2025/06/10 04:03
中国餐饮品牌在东南亚大肆扩张,挑战星巴克和麦当劳?
   陆一夫        2025/03/18 05:36
面对竞争压力 中国消费品牌爆发价格战
   流动的沙        2024/01/09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