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76.52 0.55%
|
深证成指 13404.06 0.19%
|
恒生指数 26158.36 0.97%
|
纳斯达克 23864.6 0.59%
|
日经225指数 52411.34 2.12%
|
Vicky 初级编辑
329 文章
47222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马斯克将推出飞行汽车 下一个万亿级新赛道?
2025年11月03日 08:06    
收藏  
举报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一场更具未来感的技术竞赛正在悄然展开——飞行汽车。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电影《第五元素》或《银翼杀手》中的概念,如今正被现实一步步逼近。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暗示,公司可能将在今年推出一款搭载“颠覆性技术”的飞行汽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动。外界猜测,这款车或许会成为继Model 3之后,特斯拉新的增长引擎。而这背后,更是一场围绕“天空出行权”的全球竞赛。

飞行汽车的学名是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它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升降,又能像电动车一样清洁安静。过去十年,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飞控算法与安全认证,这个行业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但2024年之后,随着AI算法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进程被明显加速。

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00家公司涉足这一领域,总融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少数几家已经进入“准商用阶段”。美国的 Joby Aviation、Archer Aviation,德国的 Volocopter,以及中国的 亿航智能,成为了行业的“四小龙”。

Joby Aviation 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部分认证,计划2025年在纽约和洛杉矶开通首条空中出租车航线。Archer Aviation 则获得联合航空的战略投资,预计2030年前在美国主要城市布局空中通勤服务。而欧洲的 Volocopter 已在巴黎、迪拜多地成功试飞,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商用的城市空中出行服务。

这意味着,飞行汽车的第一轮真正竞争,不再是“谁能造出来”,而是“谁能先合法地飞起来”。

美国是飞行汽车的发源地,也正是未来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这里,技术与资本正在深度绑定,形成一个以硅谷为核心的空中出行生态圈。

除了Joby和Archer外,波音、空客、通用等传统航空巨头也早已入局。波音支持的 Wisk Aero 致力于打造无人驾驶飞行出租车,并已完成超过2万次试飞。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则投资了两家公司——Kitty Hawk 与 Opener,前者已被整合入Wisk体系,后者主攻个人飞行器方向。

如今,随着马斯克高调加入,美国飞行汽车的竞争或将从“航空公司游戏”升级为“超级科技巨头的战争”。特斯拉拥有电池、AI芯片、自动驾驶算法和制造成本控制四大核心优势,若能延伸至低空飞行领域,将彻底颠覆现有格局。

可以预见,一旦特斯拉的飞行汽车真正落地,整个行业将被重新定价。

与美国的激进风格不同,欧洲的飞行汽车更注重安全与监管。德国的 Volocopter 是该地区的绝对领跑者,已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型号认证,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双重监管许可的eVTOL企业。

Volocopter计划在2025年前开通巴黎—凡尔赛航线,届时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空中出租车,从市区起飞,在短短十分钟内抵达机场。这背后,是德国精密制造的基因与欧洲政府的监管支持。相比美国的“敢飞敢试”,欧洲企业的优势在于系统性推进与城市空域的长远规划。

英国的 Vertical Aerospace 则采取与航空公司深度绑定的策略。它与美国航空、劳斯莱斯等合作伙伴共建电动推进系统,目标是打造“空中Uber”。可以说,欧洲的飞行汽车产业正形成“政府—航司—制造商”的三角结构,稳扎稳打地推进商业化落地。

如果说美国是技术的策源地、欧洲是监管的标杆,那么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飞行汽车最接近大规模落地的市场。

中国企业 亿航智能(EHang) 已于2023年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家拿到官方认证的企业。它的EH216机型已在广州、深圳、合肥等地开展试运营,用于观光、应急救援和短途通勤,真正让“从天上飞”成为普通人可触及的现实。

与此同时,小鹏汇天、零度智控、时的科技等企业也在布局“可陆行可飞”的混合路线。小鹏汇天的“旅航者X2”与“陆地航母”概念机都已完成多地公开飞行测试,其设计理念更贴近未来个人家庭出行场景——开车上班、回家起飞。

亚洲市场的潜力在于人口密集、城市拥堵、政策推动与消费者开放心态。未来几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飞行汽车常态化试运营”的国家。

下一个十年:谁能定义“天空出行”的未来?如果说上一轮科技革命是“地面的电动化”,那么下一轮,或许就是“天空的电动化”。飞行汽车的意义不仅在于交通方式的升级,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空间效率”。

当人类不再受制于地面道路,城市的边界、居住半径、工作模式都可能被重塑。通勤从2小时缩短到20分钟,城市中心与郊区的价值将重新分配。这正是科技巨头们争夺的终极红利:不仅卖车,更要重构未来的生活方式。

特斯拉若能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公布飞行汽车计划,无疑将成为整个赛道的催化剂。在AI芯片、自动驾驶和能源储存技术的支撑下,马斯克完全有能力将“天空出行”从概念拉入现实。

从蒸汽机到汽车,从飞机到电动车,每一次交通革命都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节奏。如今,飞行汽车正站在这条演化链的下一站。也许十年之后,当你下班时打开导航,路线选项中不仅有“地铁”“驾车”,还会多出一个选项——“飞行”。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中国六部门联合专项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 影响如何?
   陆一夫        2025/09/12 05:30
小鹏汽车创业故事:我不适合花天酒地 我只适合再次创业
   股海柠檬精        2025/08/28 09:06
关税压力下的日本:7月出口创四年最大降幅
   币海独步者        2025/08/20 04:40
懂车帝测试的公平性如何?为何车企集体失声?
   罗斯巴德        2025/07/29 04:30
突发!国家出手:不得违规向境外提供重要汽车数据
   流动的沙        2021/08/20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