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765.88 -1.25%
|
深证成指 12118.7 -2.83%
|
恒生指数 25058.51 -1.12%
|
纳斯达克 21497.73 1.02%
|
日经225指数 42580.27 1.53%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260 文章
270078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当规则过时:从巨额定增看股东优先权的全球困局
2025年09月04日 07:56    
收藏  
举报
丹麦能源巨头Orsted的600亿克朗配股计划,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欧洲资本市场漾开层层涟漪。表面看,这只是一家企业的融资操作;往深处看,它却映照出欧洲上市公司面临的系统性困境——那个旨在保护投资者的“优先认购权”制度,是否已在新时代中异化为发展的枷锁?
 
回望二十世纪的欧洲资本市场,优先认购权诞生于一个股东结构稳定、长期资本主导的时代。企业与核心投资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信任纽带,配股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私人宴会:老牌投行居中协调,大股东自愿护盘,市场波动被有效熨平。这套制度在股权集中、资本本土化的环境下运转良好,被视为公司治理的黄金标准。
 
然而潮水早已转向。当前欧洲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股东高度分散、资本跨国流动、被动型基金崛起。那个依赖“股东默契”的配股逻辑,在高度流动的现代市场中显得格格不入。机构投资者以季度为周期考核业绩,跨国资本追逐短期收益,长期主义者凤毛麟角——原有的制度基础已然瓦解。
 
在这场制度与现实的碰撞中,配股越来越显露出其荒诞性。原本指望前十大股东出手托底,但他们往往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承担如此角色。于是对冲基金悄然进场,通过分包销赚取可观费用。这些资本掮客不在乎企业长期发展,只关心短期套利机会。结果就是:配股消息一出,市场往往以恐慌回应,股价应声下跌。初衷为保护股东权利的机制,反而造成了价值流失和信任损耗。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制度设计与现代企业的融资需求产生了尖锐矛盾。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企业经常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战略机遇。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可能突然需要资金收购关键技术,一家新能源企业可能面临抢占市场的窗口期。然而优先认购权要求的漫长程序——从公告到除权再到缴款,往往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很可能让企业错失良机。
 
Orsted的案例犹如一面放大镜,清晰映照出这一系统性困境。即便有国家资本和产业伙伴的双重背书,其融资规模仍接近市值的一半。如此庞大体量,无论如何精心设计,都难以避免对市场情绪的冲击。更令人深思的是,当欧洲企业深陷配股程序泥潭之时,美国企业却凭借融资灵活性与速度,快速锚定战略投资者、精准捕捉市场窗口。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单个企业,更在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当特斯拉能够通过灵活融资快速扩张超级工厂网络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却需要经历漫长的股东咨询过程;当美国科技巨头通过股权收购保持技术领先时,欧洲的同类企业往往因为融资效率低下而望尘莫及。久而久之,这种制度差异可能成为欧洲在新经济竞争中掉队的重要因素。
 
这场制度之争的本质,是两种资本理念的碰撞。欧洲倾向于通过严格规制保护现有股东,美国则更注重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二者没有绝对的优劣,但当世界进入绿色转型和AI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融资效率直接关乎产业竞争力。欧洲若不能正视制度改革的迫切性,恐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彻底落后。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明明众多企业家和投资人都看到问题,改革却步履维艰?或许是因为制度变迁的阻力不仅来自既得利益,更来自思维定式。优先认购权已被塑造成公司治理的政治正确,质疑者容易被视为忽视股东权益。但真正的保护,不应以牺牲发展机遇为代价。
 
破局之道或许在于跳出“一刀切”的思维窠臼。不同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股东结构和融资需求。成熟企业可能更适合传统的保护机制,而高成长企业则需要更大的融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公司章程中设定更灵活的融资条款,由股东批准并定期审视,可能是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一些市场已经开始探索中间道路。英国允许上市公司通过年度股东大会获得“ disapplication”授权,在一定比例内豁免优先认购权;新加坡和香港市场也为快速融资设置了简化程序。这些试点经验表明,在股东保护与融资效率之间寻求平衡并非不可能。
 
丹麦风电巨头的股价波动,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困境,更是一记制度警钟。它提醒我们:任何制度都需要与时俱进,真正的公平应该体现在为企业提供自由生长的土壤,而非以保护之名行束缚之实。欧洲资本市场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抱守过时的制度荣光,还是勇敢拥抱变革?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决定欧洲经济未来十年的命运。
 
在全球资本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度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融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合理保护的市场,将更有可能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欧洲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潜力,但如果不能解决融资制度的现代化问题,这些优势可能难以充分发挥。改革优先认购权制度,或许正是解开这个哥德尔结的关键一步。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