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开普敦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诉说着中国对非洲出口的惊人热潮。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对非洲出口在2025年前七个月激增25%,达到1220亿美元,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并有望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增速远超其他主要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对华订单下滑,促使中国加速转向非洲等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热潮奠基,建设机械、汽车和太阳能板等出口品类暴涨,而AI芯片需求因区块链和数字经济兴起而飙升。
中国对非洲出口的激增源于多重驱动。2013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铁路、工业园区等项目深化中非合作,2025年上半年中非建设合同金额达305亿美元,同比增长五倍,居全球之首。
建设机械出口激增63%,乘用车出口翻倍,钢材出口增长两位数,太阳能板出口在过去12个月增长60%,满足非洲不到一半人口享有可靠电力需求的现状。 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成为最大买家,尼日利亚2025年第一季度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的30.19%,达4.66万亿奈拉。
美国关税壁垒迫使中国企业寻求新市场,非洲的低成本需求和资源禀赋使其成为理想选择。“中国对非洲的出口热潮正在改写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还通过免关税政策扩大非洲市场准入,2024年12月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零关税,2025年6月新增埃塞俄比亚、刚果等国,覆盖19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贸易失衡是中非合作的最大隐忧。2025年1-5月,中非贸易总额达13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但中国出口835.1亿美元,进口仅506.5亿美元,贸易逆差扩大至328.6亿美元。 非洲主要出口原油、铜、钴等原材料,而中国出口纺织品、机械和电子产品,价值链不对等加剧了非洲的债务担忧。
2024年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承诺提供210亿美元发展融资,涵盖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 非洲的基础设施瓶颈也限制合作潜力,尼日利亚港口清关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占货物价值的1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